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七零妇产圣手 > 七零妇产圣手 第626节

七零妇产圣手 第626节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七零妇产圣手!

你们往老家派人呆着管理祖产,手里头不能一点儿基业没有,是不是?该做事情还是要做的。事事都叫日本人跑在前头了,那大家伙儿面子上也挂不住呀。

没错,廖副书记玩的是一招鲜吃遍天,他拿北田武的事情压二小姐,也拉着电子厂继续刺激二小姐的兄弟姐妹。

这么广袤的一片市场,这么多人口,这么和平又积极向上的国度,是多么的吸引人啊。

当年洋鬼子之所以拿□□长炮打进来,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卖鸦.片,而是要倾销自己的商品。

现在,我们主动开门了,不进来做客吗?过了这个村可没那个店了。

他可没吹牛,已经有不少人找上门来了,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兴趣。北田武的那些朋友亲人都很愿意过来的。除了电子厂,还有机床厂。不过因为文化方面的因素,他倒是更加欢迎华人华侨,这样沟通起来会比较方便。

廖副书记说话两句真三句假,剩下的五句是吹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加在一起就叫大忽悠。

可谁让他是中公方面的省委第一副书记呢,有这么个金字招牌在,还是很能糊弄人的。

二小姐的亲戚们大概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公产党人,叫他如此狂轰乱炸,还真心起了投资意向。

他们没有人在政坛发展,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自然也明白市场对于生意发展的重要性。

二小姐的那位大哥当年在国内卖过汽车,前次回来发现国内基本上很少见到汽车,相当于是一片完全空白的市场,他很想重操旧业,也在弄个这样的办事处,从美国倒腾汽车回来卖。当年干这个他可没少发财。

结果他的想法却被廖副书记否定了。

廖副书记现在需要的是技术以及工作岗位,前者是长期发展需要,后者能解决燃眉之急。

况且他反对想法也不是无的放矢。眼下汽车又不是老百姓急需的物资,现在放眼全国,哪个老百姓能够掏钱买得起汽车呀?这要是公家买,那公家肯定买的是红旗牌轿车,没有洋车的市场。

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白折腾一番,不如想想生产什么中国老百姓最需要的,他们又能够买得起的东西。

余秋听的可真是服气中的服气。她觉得廖副书记这人果然是实用主义者,为达目的,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

当年全国受压迫的劳动者团结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又赶跑四大家族,现在他就能舔着脸把人请回来。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就行。

廖副书记还在滔滔不绝。

余秋倒是提出了一件事:“汽车也是有市场的,只不过得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线。人们还是有坐车需要的,买不了就坐出租车。”

一般老百姓肯定坐不起出租车,现在国内压根也没有出租车的概念。

但是假如过来的商人多了,那他们的需求肯定会很大。公交车有线路的限制,不自由,况且公交车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到。

再加上现在各地的社队企业增加,出门跑业务的人也多了不少。这些人手里头揣着东西甚至是大笔现金,等公交车慢不说,还有很多潜在的风险。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就算咬咬牙一跺脚掏了大钱坐出租,也还是划算的买卖。

所以八.九十年代出租车刚兴起的时候,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租行业也是公认的暴利行业。当时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个轮子一转,给个县长不换,人家一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县长一两年的工资了,人家为什么要换呢?

这其实跟民国的时候也有相似的地方。民国早期出租车司机也是高帅富行业,因为当时车资按小时算,坐一个小时的出租车就好几块大洋,抵得上一般人一两个月的收入了。姑娘相亲的时候都要跟媒婆说明白了,希望对方是个出租车司机才好。

廖副书记摸着下巴开始琢磨事儿了,看样子这个汽车还是有搞头的。不要美国的进口车,要从美国引进生产线,把车子造出来。

先不卖给私人,也不卖给政府机关,就卖给这种出租车公司。对,是该有个出租车公司统一管理,才不容易出乱子。不然大家伙儿在街上打架可怎么办?

余秋又好心好意地劝告廖副书记修路:“赶紧把路修起来,交通不方便的话,有车子也白搭。你也不想想看现在的小车行驶在路上多折磨人。”

要致富先修路,不是没有道理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指出过:“在一切改良中,以交通运输改良最为有效”。

为什么山里头比起平原地带,经济条件普遍不好?不仅仅是因为山里头主要是旱地,种不了水稻,连麦子也产量不高,还因为山里头的东西拖不出来。

就连红星公社年年搞交流会,山里头的人家也都是将自己的东西统一交给贩子,然后再由贩子千里迢迢地运送到交流会上进行出售。

可就算各个公社都有农交会,每年加在一起也就是那么几个月热闹,同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认为你所担心的劳动力剩余在目前不是大问题。”余秋正色道,“因为你可以搞基础建设。”

深圳改建的事情给了余秋启发,想要搞社会大生产,其实现在各地都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或者更加直接点儿讲是修路工人。

先前国家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也是出于安置劳动力的需要,修筑了大量的铁路。但这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还不够,除了铁路以外,各地还需要公路。

这么打比方吧,铁路是交通大命脉,相当于主要的大动脉大静脉,但是毛细血管同样需要啊,否则还是没办法滋养到各个细胞。

他们省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别看山地不少,可水也不少啊。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将生产的东西统一集中起来,走水路运输出去。

当然现在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要能够成功的运上水路,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跟杨树湾一样,直接就靠在水边上。

这么多地方要修路,廖副书记还担忧安置不了劳动人口吗?他应该愁的是政府从哪儿掏这么多钱来修路才是真的。要是担心劳动力不够的话,吸引农民加入修渡的队伍也可以。他们杨树湾出村子的大路就是自己修出来的,所有的资金人力都是自筹,还省了政府不少事呢。

不过杨树湾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的农业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工业模式生产,而且他们有其他社队企业产生的利润作为支撑。

廖副书记觉得这个事情还得好好再琢磨琢磨,他拉着何东胜,决定细细地谈,好,拿出个章程来,然后才好跟二小姐的那帮亲戚说下一步的事。

余秋相当冷酷无情,直接拉着何东胜就要走。开什么玩笑?回家过年去了。何东胜答应他妈今年要回去过年的。

别说什么过年是小事,工作的事情才是大事。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工作才是小事,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

廖副书记急得很:“干嘛非得赶着呀?先把这事儿做完。”

余秋不假思索:“再不敢船的话就来不及回家了。你着急有什么用啊?这又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这边想明白了,也得过了正月十五,大家伙儿收心再开会,你们省里头才能定下来方案。”

这头急吼吼揪了半天,那头慢吞吞拖个半年,到时候头发掉光了都没用。

廖副书记眼睛一横,还要等到正月十五做梦吧,这还没过年呢,现在就开会,赶紧把方案定下来。一拖二二拖三,他没工夫跟他们磨洋工。

余秋笑容满面:“那我们更加应该赶紧坐船回去呀,不然都要过年了。”

廖副书记被她噎得说不出来话,只恨自己没长两个大翅膀,直接扑腾着就能来回。

二小姐已经扶着老夫人进屋去了,这会儿出来只听到一个话尾巴,她立刻做出了邀请:“不用着急的,飞机送你们回去就好。飞机快,一两个小时就到,大年三十走也来得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