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妇产圣手 第605节 (第2/2页)
但是好歹也是自家人, 小舅舅总不能让他继续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当学徒工吧。
电子厂业主想来想去, 觉得应该给外甥找点儿正经事做。
刚好他又发现红星公社商店中虽然各种食品还算丰富, 日常生活用品也尚可,但是有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家用电器跟电子产品。
不是这里的人平常用不到,而是没得卖。虽然讲凭票供应,但手上有票店里没货是常态。
这位小舅舅感觉自己成了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中国是片多么广袤的市场,中国有八亿人口啊!
小舅舅的最初想法是在红星公社成立个经销部,直接销售自己从日苯运送来的产品。经销部就由北田武来负责。
可想而知,为了管好熊孩子,天底下的长辈都操碎了心。
但很快,小舅舅就发现这件事不划算,且不说进口的手续有多复杂,就是运费也不是笔小数字。何况还要涉及各种各样的税收征费。
这个时候,他又意外发现中国的工人工资是跟低生活必需品相持平的,人力成本低的让人目瞪口呆。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情绪高涨,工作质量也很不错,而且很有纪律观念。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年轻工人基本上都识字,有一定的文化。
几个条件加在一起,就让北田武这位在日苯办电子厂的老板舅舅心动了。
他要在中国也办个电子厂,利用这儿便宜的人力劳动成本跟巨大的销售市场,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事儿要是放在其他地方,他要敢龇这个牙,估计北田武的小舅舅已经被赶走了。
开什么玩笑,中国人民经过沧桑百年的奋斗,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现在帝国主义跟资本主义居然又要卷土重来,想都不要想,直接乱棍打出去!
可李秀云不是一般人。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外来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常被戴着有色眼镜看的寡妇,能够让粮管所这么职工跟家属服服帖帖,又叫红星公社来来往往的客人挑不出一个理儿来,那她的胆量跟魄力可想而知。
李秀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是她心心念念想着推进红星公社进行产业转型的机会。
没错,她用的是产业转型这4个字。别说是基层干部了,眼下恐怕很多省部级的领导都不明白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义。
简单点儿讲,她已经发现了危机。目前红星公社的社队企业虽然红红火火,但是基本上都有个致命的问题——产业技术含量极低。
他们能搞的,其他地方也能很快就弄起来,不说十成十,起码七八分不成问题。当全国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就已经很难有竞争力了。
尤其是按照现在的交通运输水平,想要扩大销售渠道其实非常难。他们的产品进入外地,跟当地的东西比起来就会输在价格上。
与其大家伙儿一块儿厮杀,那不如他们主动升级转型,去做新的行业,旁人没那么容易可以直接模仿的行业。
在这种背景下,她一眼就相中了北田武那个单薄到苍白,基本上就几句话的办厂申请。
北田武被走野路子出身的舅舅一顿教育或者说是忽悠,坚定地相信在中国办厂是帮助中国建设现代化工业的最好方式。
他想办厂子,但具体厂房在哪里,厂子要怎么经营,他全无概念。
李秀云却只加抓住了电子厂这三个字,其他的在她眼里都不是问题。
厂房可以由公社提供,工人也是公社组织,大家可以合伙做这件事。厂子要怎么经营?不会的话那就先学。
余秋还在为廖副书记心惊胆战的时候,李秀云就已经开始风风火火地在公社挑选合适的办厂地点。
可想而知,余秋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究竟有多崩溃。
她发现胆大包天是一种传染病,随风扩散的那种孢子型的,通过呼吸就能够传播。
最要命的是,他们之间还会形成共振,相互鼓励,愈发胆大妄为。
廖副书记完全不觉得李秀云想要日苯人过来合作办厂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反而觉得北田武这小伙子不愧是格命青年出身,瞧着可真来劲。
林斌可以从余秋的字里行间看出她的崩溃。他都忍不住同情倒霉的同伴了,怎么净摊上这种人。
老人从头听到尾,似乎也愣住了,到后面居然笑出了声:“我就说女同志的胆子很大的,要是甩开手让女同志做事,她们能做出很大的成绩。”
此事似乎引起了老人无限的兴趣,他居然慢吞吞地起身,开始在屋子里头踱起步来。
这对于入冬后就不太愿意动弹的老人来说,是件比较稀罕的事情。可想而知,他此刻内心的激动。
老人嘴里头重复了两遍:“这位女同志很有想法。”
林斌小心翼翼地在边上做补充:“她把粮管所弄得红红火火,就连职工家属都被她找出事情来做,家家户户都搞得不错。她还给职工盖了宿舍楼,每家都有单独的屋子。”
“这个很好,让人有的吃有的住,才能定下心来做事嘛。”
老人说了半天,却不提日苯人办厂子的事情。
直到正治局的同志们接二连三地到了,他才让林斌又拿出那两封信,从头到尾念给大家伙儿听。
小林大夫硬着头皮念到最后,发现反面居然还写了两行字,他立刻又翻过来,干巴巴的继续念下去:“他们说这就好比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重新组成小家庭,从此有钱大家一起赚,亏本大家一起扛着。”
大概是这个比喻实在过于通俗化,屋子里头响起了笑声。
老人家也是头回听他提这个,眼睛睁大了一些,也跟着笑:“这个说法倒是有趣。”
然后他示意正治局的同志们,“你们说说看,这个事情怎么想的。”
屋子里头一时间又陷入了沉默。廖副书记想找苔弯人过来投资的事情,他们知道。但这多出来的日苯人,他们还是头回听说。
原本准备持批判态度的同志,看到老人笑了起来,似乎心情很不错的样子,又咽下了嘴里头的话,生怕触了霉头。
而心里头有章程的人则在观望,避免去充当那只出头的鸟。
老人叹了口气:“你们这个样子做什么?有话就说嘛。”
说着他还直接点名,“你讲,你是□□第一副总理,主抓的就是经济建设,你不讲谁讲?这一屋子的人,就你这几年往外头跑过。其他人吃的都是嚼过的馒头,你晓得馒头最早是个什么味道。”
被点名的邓公也没有再推辞,他斟酌片刻便开了口:“我觉得可以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