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制盐也不难 (第2/2页)
“弄点盐,不至于吧。”施元郁闷道。
老施元生活的地域可是胶东沿海,在老施元幼年的时候海滩上还有个号称万亩的东方红盐场。堆积如山的海盐根本不用遮盖,也不怕风吹雨淋,盐堆下边的地里还埋有专门收集卤水的大缸,那是为附近做豆腐的人们免费提供的。好像电影白毛女里杨白劳喝的就是那个。
“四哥家大业大当然不在乎,粗盐变细盐,我估摸着一斤粗盐能出十二两细盐,可是粗盐一百五十文钱一斤,细盐大概是六十文一两......这样算下来......”程康庄掰着手指。
一斤粗盐出十二两细盐,出产率百分之七十五,细盐六十文一两,折合一千钱一斤......老施元可是当过几十家县办企业负责人的主,算账什么的也是张嘴就来。听程康庄嘴里叨叨咕咕的算账,于是也在心里开始计算起来。
“卖一斤细盐能赚八百文。”一旁的李大业突然插嘴说道。
刚刚计算出结果,还没来得及公布的施元听到后不由得一呆。而程康庄则是愣愣的扭头看着李大业。
“你会算账?”施元犹疑的问道。
施元也是见过这个时代的账本的,现在的记账算账方式都是单式记账法,想算个成本什么的那是非常困难。
“家父每到年节关口都会帮买卖家算账,从小跟在身边,也是看惯了,所以会一些,也不知道算的对不对。”李大业还有些腼腆的回答道。
“你小子是个人才啊!”施元学着后世电视剧里李云龙的口气说道,“让你当个书童可是委屈你了。”
“少爷可别折煞小的,当个书童能吃饱饭,小的就知足了。”李大业虽然口中自称小的,可是身上书生的傲慢之气已然爆发。
施元感觉到李大业身上的气息已然改变,不由得心中暗暗摇头,这样的人就不能惯着,刚刚有一点小小成绩就会翘尾巴,这个李大业还需要好好打压打压才能堪用啊。
“一斤粗盐加工成细盐,加入人工柴火等成本,能赚六百五十文,开个日产五十斤细盐的烧锅铺子,每天大约能有三十多两银子的收益,这个买卖肯定不错。”施元看了看有些呆愣的程康庄,又看了看暗自跟着自己思路在算账的李大业,“但是!随着细盐的市场供应的加大,细盐的价格也会不断下降。不管怎么说,高位运行的细盐价格,它的市场需求量也就是固定的那一点点,只有让价格降低到一般的平民之家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市场需求量才会成长。现在整个忻州地区,细盐需求量也达不到每天五十斤,所以你们心里一夜暴富的梦可以醒来了。”
“我草,刚偷听了两句感觉捡到金元宝了,你就给我踹醒了。”厨房门一开,傅山跟刘东方走了进来。
“这一大早的你们跑厨房来干嘛?”施元看着手中各握一把木剑的两位哥哥,“要练剑去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