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县令哭穷朱元璋被气炸了 > 第103章 张松要离开的理由

第103章 张松要离开的理由 (第2/2页)

无论是农民还是当官的,都在忙活着今年的开头。

只要开头开好了,那么就事半功倍。

所以说华夏人最注重的就是万事开头。

张松理所当然的以为,他找朱标去说一下情况,然后又跟着蒸汽轮机到达美洲。

当他找到朱标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对朱标说了一遍。

朱标板着一张老脸,情况非常的不好。

“上次不是说好了吗?怎么你又变卦了?”

面对这家伙的话。

气得他七窍生烟。

“之前我没有想好,不过现在想好了,所以来找你就是告诉殿下,我今年必须要去一趟海外。”

说着张松就让他和自己去码头。

到达码头之后,张松将所有的黄金和白银给朱彪看。

鼠标看见这些白银和黄金。

嘴巴张得巨大。

“这起码有一百多万两白银和黄金吧!”

张松点了点头表示差不多就这个数目。

他一直没有奉献给朝廷原因有二。

第一就是时机未到。

第二个原因嘛,当然是想拿在关键时刻当做筹码,跟朱元璋和朱标谈一谈。

他深知这两个人只要看到这些黄金和白银,一定会放过自己去海外。

“所以,殿下,我一定要去那个地方发展一下,也好为大明的未来做打算。”

朱标听见他这话。

觉得还有弦外之音。

“张兄有话说清楚。”

于是张松就把之前大明,那些王爷的数量在两百年之后是多少?给他说了一遍。

如果两百年后大明王朝的朱姓子孙有三四千万,那么这些朱姓子孙都需要大明的供养。

老百姓怎么供养得起呀?

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拓海外殖民地。

让整个大明王朝由世界来供给。

还有一点,大明所有朱姓子孙都要自食其力。

不能只靠着国家来供养。

如果国家来供养他们更圈养的猪有什么区别?

人一旦生存在幽默的条件之中,就会变得非常的颓废。

即便是。前几代朱姓子孙非常的不错,但到了后期就会变得一无是处。

历史是明镜。

每一个历史都会产生一个让人的深思的问题。

所以说张松下一刻就告诉。朱标让他多去看每个朝代的历史,然后总结出每个历史所带来的教训。

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表达,要看文字所隐藏的背后真相。

因为每个朝代的时光都不可能真正的把真相写出来。

史官当然很想把真正的事实写出来,但是皇帝可不允许写真话。

史官们当然只能够含蓄地将某些问题写进去,而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直接一笔带过。张松说的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

朱标在听了之后,猛然点头赞成他的说法。

“真是没想到我大明还有你这样的忠诚之士。”

“别先只顾着夸赞我,你得想办法帮我搞定呀。”

张松所期待的当然是怎么样给他放一年假。

“这件事情我必须回去给父王商量。还有你说大名宝钞改革到底怎么做呀!”

朱标忽然想起之前张松说要改革大明宝钞。

“这件事情很难做。首先殿下要让新疆种出棉花。这种纸张要用到棉花。而且不是华北平原所产的那种棉花,我要用的是长绒棉。

这种棉花在华夏没有,必须要去海外寻找。”

张松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够实话实说。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所有的材料都没有,改革大明宝钞就是一句空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