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朱元璋的苦恼 (第2/2页)
他在想这样会不会动摇大明根基。
从目前来看,似乎张松的做法很对,但过个百年,这些财政手段还能行吗?
这个大明帝国的缔造者,很喜欢一劳永逸地去解决。
他可不想在儿孙后代时候,把皇位传授下去遇见个无能的子孙,那时候他们怎么驾驭大明王朝这首大船呢?
这个老朱在朱标去世之后,对蓝玉等人大肆屠杀,莫须有就给整没了。
就是担心孙子朱标继承皇位之后,无法驾驭蓝玉这些娇悍的武将。
当然,武将他杀了。还把老练的文臣也给干掉了三分之一。
导致朱标上台之后,只有一个齐泰可以用。
像黄子澄这样的腐朽老儒蠢得跟驴一样,导致朱标轻信黄子澄这样的人,把好好的江山拱手送给朱棣。
朱元璋一味的提防外姓功臣,却不知道,外姓不可靠,自家人一样不可靠。
在利益面前,就没有永远的血浓于水。
不是有句话说得很好么?无情最是帝王家。
毛骧看见朱元璋在沉思。
他也不敢说话,就在那低首杵着。跟一棒槌一般站着。
他在等着朱元璋的批示。
良久之后,朱元璋叹息道:“毛骧你看这件事怎么办?”
“陛下?臣不知道……我只是陛下的刀,陛下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毛骧当然不会说出自己的意见。
他很清楚,这种事朱元璋其实有自己的主见。
问他无外乎是试探。
其实,他想多了。
朱元璋就是想听听毛骧的意见。
他也跟着他很多年,耳目渲染也能懂得朝中大事该怎么做。
“下去吧,就这样看着就看着。另外,谁想要动张松,就给朕处理了。普天之下,只有朕有资格处理他。”
“是!”毛骧领命而去。
在毛骧走了之后,朱元璋想见一见太子朱标。
想问太子怎么看这件事。
他很清楚毛骧不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外乎是明哲保身。
毕竟朝中大事,不是他这种人能参与的。
只有参知政事的大臣才有资格议论。
基本上的朝政处理是走这样的流程。
但在情况特别的情况下,皇帝会召四品上的京官在朝堂上共同商议。
而张松这件事,他朱元璋很显然不想群策群力。
张松所做的事,很破格。
会伤害士大夫们的利益。
他们肯定会在商议的时候说张松的坏话。
故此,朱元璋根本就不想和诸位大臣们商量。
商量这件事,看来还是他们朱家人靠谱。
于是让太监宣旨,让太子朱标来一下勤政殿来。
朱标得到朱元璋宣旨,立刻从东宫来觐见朱元璋。
到达勤政殿外,太监急色地道:“陛下正愁绪,太子殿下快进去觐见陛下吧……”
朱标心里很惊讶。
父皇究竟为什么事愁苦?
一向铁血手腕的朱元璋,从来不会愁苦。
在他手里,就没有算得上棘手的事。
朱标整理一番衣衫,抬脚走进勤政殿。
在龙案上,朱元璋一只手扶着额头,另外一只手撑着下巴,眼睛紧闭,额头上皱起好几道皱纹……
朱标上前,轻声地道:“父皇,儿臣……”
朱标还没有说完请安的话,朱元璋摆手表示平生,不要来这些繁缛礼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