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11节 (第2/2页)
“其实我原本没想让李弘李倓进入帝镇。”但前者哭的有点动人,后者自己打包了行李,这种事都不重要啦。
“他们唐朝的皇帝足够自由了,三个皇帝随意出入。还想要什么?”
“唔,其实他说的这也没错,但如此一来,对唐朝未免太好。”
“是啊。”
“儿女双全这个状态,显得我们对汉朝特别不好。”
阎君们研究了半天,通知他:“不行。可以默许你和李倓等人频频见面,但他既然甘愿入内陪伴父兄,就得遵守规则。”
……
唐玄宗自己仔细看看,也觉得把假山修的像坟墓,唐朝只有皇帝是依山修陵,王公大臣依然是平地挖土包包。思考再三,他在山上撒了十斤松子,等到松柏长得郁郁葱葱时,看起来就好一些了——有那么一点点像昭陵。
李妙儿:“有句话说得好,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
“说什么?”
“说现在的飞钱这个事儿,干好了帝镇见,干不好宝货地狱见。”
武曌正在伏案画图,不论如何新裙子总是要做的,她正研究如何减少工艺、压缩成本、保持好看:“你少交往这种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张口就是流氓气。”
李妙儿无奈:“我只是听说而已,不是朋友。”
李治在旁边喝茶看邸报,抖了抖纸张:“你娘说的是你的语气。知道的说你是安定思公主,不知道还以为你是汉高祖变成了女人呢。”刘邦最近都在外面玩,他知道。
李妙儿:“……我的语气有什么问题?”
等到父母回家,李治换了一种语气,把这句传言告诉太宗。
听起来纯洁可爱。
李世民现在对皇帝持有保留观点,把盖棺定论进行到底:“飞钱的计划非常优秀,如果出了什么事,也是官员执行不力,趁机盘剥。就现在来看还不错。”
长孙无病看出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劲儿,笑道:“不要紧,如果做得好,就像李豫,如果做的不好,就像李隆基。”
皇帝们纷纷叫好称是。
李豫本来在盘腿坐着,被这么一夸赞,扶着垫子改成跪坐致谢。
……
《悯农二首》在地府成为歌谣,学子们不仅要背诗,学韵,学典故,还要仿写。所以他们都很爱悯农这首诗,韵律简单,没有典故,直到仿写时……人家虽然是平铺直叙,却写的巧妙,细致,朴实无华。
太学学子们拎着锄头站在田间地头发呆,农桑是他们的必备课程之一,也想写这样的诗句,就是写不出来。这两首诗写尽了农民的心声,简直是一网打尽,一点遗漏都没有。
李旦说:“朴实无华但不枯燥。写得好!”
韩愈的《谏佛骨表》同样广为流传,争论颇多,在街道上为此爆发械斗。
昭明太子萧统如今在寺庙中当和尚,他通晓经典,博闻广记,有时候回到小帝镇中默默的修造寺庙为父亲祈福。虽然有人说这样做无用,或许对萧衍来说没用,对他来说却是个心灵的寄托。试着写文章批驳这篇文章,却没有往日下笔千言的遐思。
等到终于写完,打算贴到太学外面的墙上,一个供大家阅览,另一个则是为了抵制这篇文章进入学校课程。乐山大佛刚刚修好不久,如果地府相应的把这篇文章列为必学,会让很多人以为阎君有所偏颇。
怀素贴了一篇自己的文章上去,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人偷走了。
蔡邕拿着一本书,一个鲁班锁,一个蒲团坐在自己的文章下面。
王羲之来贴他的帖子:“蔡邕?你何故在此?”坐在人群的缝隙中??这是怎么了?一副被人逐出门外的样子?
“看着我和女儿的帖子,你贴完就走?”蔡文姬也写了自己的见解,蔡邕不让她来看着。
王羲之愕然:“难道不是被太学清理,而是被人偷走?”我刷了一点点的浆糊呀!
太学学子指着旁边一块被铲掉墙皮的墙面:“浆糊刷的多就这样偷。”
王羲之既惊且怒,他零零散散的贴过十几张帖子到这儿来,第二天时从没见有人留帖探讨,难道说?
蔡邕点点头。
王羲之揪住了假装路过的唐太宗,盯着他,想起他用不那么光明的手段弄走了兰亭集序。
李世民有点惊喜,这是什么好日子?
第284章 补全了
李世民美滋滋的看着偶像扑过来,差点没站稳扑倒自己怀里。太快乐了!他喜欢的书法名家、古代诗人, 除了曹操之外都见过了, 只有王羲之对他不假辞色, 大概是因为他派人使诈从他六世孙的弟子手里弄走了兰亭集序,说实话这可有点小心眼。这相差多少年, 谁会对自己素未谋面的六世孙有感情?至于吗?他自己对阎立本都没有什么感情,也没听说高祖对杜甫有什么感情,见了面也不曾如何。郭子仪都没说过他孙女当了妃子, 生育太子, 位同皇后的事。
王羲之恼怒的抓住他的衣袖:“李世民!”
他的气势不可谓不强, 态度也不可谓不坚决。
刘义庆早已习惯了平凡人的生活,习惯于自己收集素材编撰新的《世说新语》。恰好阎君也喜欢看, 给了他闲差以避免被迫去投胎。正在长长的太学墙边徘徊, 看到有人要打起来, 连忙过去看热闹。
一个英武青年, 穿的是明黄色暗花锦袍,头戴金冠, 雪白丝绦络子的下垂着一枚极昂贵的玉佩, 看玉色白腻如羊脂, 就知价值千金, 足下短靴, 眉眼飞扬略带喜色,乍一看是个风流桀骜少年人。一个是温文尔雅姿态不凡、(当年流行,现在算复古的)羽扇纶巾中年人。
旁边的少女们发出了‘哇~~~的叫声, 意味深长。
“是我,你早已认得我。”众所周知,当一个人的气势强过另一个人时,就不会感受到对方的威胁和愤怒的气场,偏偏王羲之把表情语气控制的很好。李世民没觉察他在生气,顺手把他一搂,裹挟着往外走:“右军,此处人多口杂,不是说话之处,你随我来。”
王羲之:勒…死…我…了……
立刻去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