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木兰诗 (第2/2页)
夜抄写了一百六十多遍,还擅自在每一篇文章下面都署上了孔明的名字。
一宿未睡的蔡琰在第二日清晨的时候,终于将一百六十多篇的文章抄完了。她迷迷糊糊地把全部的手稿搬上了马车,安排马夫驾车将这些手稿送去城外的庄园,而她自己则回屋补觉去了。
由于蔡琰极为重视这些手稿,所以装车的时候她并没让其他人帮忙,而是亲自抱着这些绢布一趟一趟地进行运送。从没熬过夜的蔡琰此时已经是极度的困倦,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什么人脑子都有可能短路,她自然也是一样。她将那一百六十多块绢布一块块铺开,然后摞在了一起,检查数量无误后,她便让马车开走了。
正在睡梦中的蔡琰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马车的颠簸使得摞在一起的绢布倒了下去,有十几块绢布掉落到车外,被人捡走了。
而捡走绢布的这些人见到这些布质地极好,上面还题有一篇文章,字又写的非常漂亮,便以为这是名家的作品,纷纷拿去给一些有才学的人鉴定。经过这么一番鉴定,《木兰诗》便在吴郡传开了。
但是,这一首乐府民歌传开以后,人们对它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褒奖的人一般是称赞这首乐府民歌简单易懂,故事刻画的十分传神,有感染力,或是一些来自女子的赞扬;而贬的人一般是说这文章语言粗鄙不堪,内容不切实际,女人如何
能参军云云......
不过不管如何,孔明这一次是被坑的连续十几日都只能闭门谢客。因为每日都有喜爱之人上门讨教,同时自然也有贬低之人上门对质,所以他只好关起门来,让门外的双方进行打擂。
由于没有人去管理这些人,他们渐渐地养成了习惯,每日清晨都来到蔡府门口探讨学术,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而一些游学的学子和其他县里的学子在听说这个学术讨论圣地后,纷至沓来。当知道这个蔡府的“蔡”就是蔡邕的“蔡”之后,这些学子便联名将蔡邕请了出来,作为学术讨论会的指导。不久,蔡府门前的学术讨论会就成为了吴郡文学界的盛会。
用孔明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堪比“华山论剑”的文学界盛会,我愿称它为“蔡府论辩”。
好在最后由郡守盛宪亲自出面,将这种学术讨论会定为每七日举行一次,才使得蔡府门前的广大学子们散去。不过这间隔六天的时间,也为广大学子带来了查阅资料的时间,以后的学术讨论会只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当堵在门口的这些学子散去之后,蔡府中人才终于有了从正门出去的机会。十余日未曾从正门走出去买菜的厨娘,在学子刚刚离开后就拎着菜筐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走了出去,直奔菜市场而去。
而这场骚乱的始作俑者孔明和蔡琰两人,此时正在屋内弹弹琴,唱唱歌,小生
活过得十分惬意,并未受到外面学术讨论会的丝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