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1节 (第2/2页)
顾成礼说要去读书也不是唬人的,他穿越过来后,很长时间都是处在比较懵的状态,好不容易摸清楚了自己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后,想要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束脩,也就是学费问题。
顾成礼在没穿越之前还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为了读书而发愁,在古代书可不是一般的人家能读得起的,光是要交给先生的束脩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书本笔墨和纸张更是要花费不少钱。
所以一般能供得起读书人的家庭都是有些家底的,而顾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家中根本就没有多少闲钱,甚至顾家现在还没分家,当初为了读书这事,顾成礼可是没有少折腾。
顾家是个人口兴旺的大家庭,他爹这一辈的男丁有四个,也就是说顾成礼是有三个叔伯的,而与他同辈的堂兄弟就更多了,他爹排行三,大房、三房与四房各有一个男丁,而二房则是直接生了三个,而在他穿越来之前,他在这些堂兄弟间并不是很突出,想要用公中资源去读书并不是件容易事。
因为顾家四房如今还没有分家,所以四房几乎是没有私产的,所有的钱财基本上都是掌握在顾老爹和顾老太赵氏手中,顾成礼当初能成功地走上读书路,就是通过得到他们的支持,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征得其他三房的同意,毕竟公中的钱财是四房共同努力所得的。
想要说服这三房人,可比说服顾家爷奶要难得多,所幸最后还是成功了,但是顾成礼去读书时年龄并不小了,已经十岁了,这对古人来说,算是启蒙比较晚的,而如今三年过去,顾成礼还在镇上老秀才那里读书,可家中的境况却是要比三年前差了不少。
至少,据他观察,家里吃上肉食的频率比之前低,除了逢年过节,几乎是看不到家里开荤。
这让顾成礼倍感压力,要是不早日考到功名,别说其他三房之人是否会动摇当初的决定,便是他自己也良心愧疚难安。
叹了口气,顾成礼不再花心力多想其他事情,将全部心神放在自己手头的这本书上。
这三年来他几乎是争分夺秒,只要抓紧时间就在学习,这样好学的学生自然是受先生喜欢的,如今教授顾成礼的李秀才就对他很满意,时常会给他开些小灶。
其实顾成礼这三年差不多已将一些基础的知识学透了,虽然前世他是理科生,但好歹也是念到了博士,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勉强也能用到现在的读书上。李秀才喜欢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更是对他的天资满意。
勤奋好学的学生并不少,但是天资聪颖的才更有投资价值,李秀才时常给顾成礼开小灶,也是指望他能考个功名回来,旁的不说,至少这说明他这个当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低啊。
李秀才教了顾成礼三年,差不多将自己的学识都传授给他了,这次休旬前便将此事告诉了顾成礼,如今是早春,二月便有县试,让他也下场去试试身手。
科举考试分好几个阶段,像李秀才这样有一个秀才功名的,也只是才入门而已,而这县试那就更是连入门都算不上,但却是每个参加科举之人必经的过程。
只有先通过二月的县试,其次再通过四月举办的府试,成为一名“童生”,这样才能拥有资格去参加下一个等级的考试,也就是院试。
而想要成为“童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考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若是没点水平,想要通过这场考试可并不容易。
对顾成礼来说,心里是有些把握的,不提他这三年来的努力,便是李秀才也对他的水平多次肯定,所以对二月的县试他并不紧张。
可要想拿一个好名次,那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试贴诗这一块,他现在也是能作诗的,但匠气十足,只有多花功夫来琢磨,才能提高。
他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正是从李秀才那里借来的,上面录写的都是试贴诗上乘之作,是李秀才自己总结出来的,平时很少外借,若不是顾成礼很得他喜爱,也不会有机会带回家来翻看。
顾成礼心里也很感激这个老师,若不是对方尽心教导,便是他再努力,也无法在三年内就将知识学扎实,可如今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子,便是心怀感激,也没有报答的途径。
只有此次一举考中,才不愧老师的在自己身上倾注的心血。
第2章
“五哥,吃朝食了!”清脆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顾成礼放下手中的书,抬眼看向窗户,果然有一个小丫头在那里嬉皮笑脸,无奈地扶额,“我之前不是说了嘛,直接进屋便是,作甚要这般探头探脑?”
“哼,我才不进去呢,要是被娘知道了又要念叨我。”七丫摇头晃脑的,催促着,“你赶紧出来,省得大伙儿都等着你开饭!”
顾成礼听了心里叹气,知道她所说不假,也不再磨蹭,直起身便出了房门。
顾家老爷子是个木匠,不仅能做一手好木活,还能雕刻些简单的花纹,而顾家大伯也继承了他的衣钵。如今顾家收入的主要是靠这父子俩的手艺,先前他们家正是有木活收入,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在顾成礼入学读书后,他房屋里添置了不少物件,像是书架桌椅之类的,都是仿着大户人家的样式,顾老爹和顾大伯花了不少心力才制成,张氏看的紧,甚至还准备将其作为以后传家的物件,毕竟这可是村里头一份,瞧着多体面啊,故而都不让几个女儿随意进出顾成礼的房屋,生怕碰坏了边边角角。
七丫是顾成礼的同母妹妹,也没个正经的名字,就是按照家里姐妹排行来喊的。这排行是按家里四房总排行来的,男女分开,顾成礼在男丁排行第五,平日里家人唤为“五郎”,他上头还有三个同母的姐姐,不过一个已经嫁了,还有两个也快了。
顾家院子不大,这会儿功夫两人已经绕到了前堂,果然各房的人都已坐好,就等他俩入座就开饭了。
“吃饭还要人去请,平白让大伙儿等着……”嘟囔声不大,却清晰可听,显然是在抱怨顾成礼的晚到。
顾成礼一脸歉意,“是我的不是,方才看书入了迷,耽搁了大家伙儿用膳……”
“读书才是要紧事,晚点吃又没什么大碍。”顾老太赵氏虎着脸,瞪了一眼不省事的二儿媳,“就你话多,又不是少了你吃的!”
顾二伯的媳妇钱氏撇撇嘴,没将赵氏的训斥放在心上,却也不敢再多舌。
顾家是庄户人家,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因用膳是各房聚在一起的时候,反而成了每天的议事场所。如今年关刚过,但要忙的事情却不少。
“开春不少人家要办喜事,我和老大估计要忙不过来,地里的事还得靠老二几个。”顾老爹看着二儿子、三儿子以及小儿子,仔细叮嘱着,他的目光转到小儿子时,眉头皱了皱,“你手脚勤快些,别总是偷懒……”
“爹,我哪有!”顾小叔不等顾老爹的话音落下,就开始抱屈道,“我哪里想偷懒啊,我也想像哥哥们那样能干,这不是天生就力气比他们差吗,若是我能干得动,我肯定下力气啊!”
顾老爹哼了声,懒得和这家伙废口舌,直接道,“我随时到地里去看看,被我逮到你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
顾小叔闻言顿时面色发苦,他知道顾老爹不是在开玩笑,他可是有经常被顾老爹拿着扁担追在身后打的经历。
顾二伯的媳妇钱氏幸灾乐祸道,“我说小叔啊,你也该多干点活了,六郎都这么大了,你至少要给他做个榜样啊,免得他将来和你一样懒馋!”
“我说二嫂,你咋能这样说我家六郎呢?”原本一声不吭的小赵氏冒声了,赶紧维护自家儿子,“六郎平时乖乖巧巧,瞧着便像他五哥,将来肯定是有大出息的,倒是你家的三郎、四郎,都多大了,整天还游手好闲的……”
“哎,你说谁游手好闲?”钱氏声音拔高,“有你这样当婶婶的吗?咋能这么说你侄子……”
“够了!”顾老太赵氏喝了一声,板着一张脸,横眉看向钱氏和小赵氏,“再闹就都别吃了!”
与好脾气的顾老爹相比,顾老太赵氏在顾家积威多年,两个儿媳顿时像是消了声的鹌鹑,捧着碗不敢再多一句嘴。
“咳。”顾成礼轻咳一下,放下手中的碗,看向饭桌上的众人,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