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49节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49节 (第2/2页)

最后还去了一趟百货大楼买毛线和布料, 过年总是穿一套新衣服的。

东西买齐后, 两人便踩着自行车回村。

还没到家, 就发现大队办公室那儿人头攒动,机器轰隆隆响,很是热闹的样子。

两人先回家放东西,结果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估计是去了大队办公室。

他俩也去瞧热闹,到了才发现这儿有三台机器,一台正在打糯米浆,一台打黄豆,还有一台在打红薯。队员们有的舀米,有的添黄豆,有的洗红薯切红薯,有的装渣滓,还有人在摇布筛滤生豆汁,滤好就提到隔壁厨房去熬豆腐。

边上人有人看见他俩来了,打趣道:“哟,大学生回来了呀!”

虽然没啥恶意,但也叫两人臊得慌。

“还没考上呢婶,你别笑话我们。”

林若云见布筛的汁水没了只剩下豆渣,便拿起旁边的水瓢将它舀出来,再往里头添新的生豆汁。

陈爱学也提起旁边的滤好的豆汁进厨房。

那人也笑了笑,“好好好不笑话你俩。”

林若云看着院子里的豆子和红薯,有些不解,“婶子,今年咱们队上怎么突然要打豆腐打红薯了呢?”

虽说豆腐、粉条好吃,但是费粮食啊。

婶子笑眯眯的解释:“当然是今年收成好啊。往年田埂上没种黄豆,今年咱全种上了。年初犁田的时候,队长特意让大伙搭田埂填宽了半尺,田埂宽了好走路,也能点黄豆,这不收成就翻倍了嘛。”

“老话都说有肉吃就嫌豆腐,那没肉的时候呢豆腐也是个好东西。大伙儿今年养的鸡多了,蛋也吃够了,嘴巴可不就挑起来,想吃这豆腐。反正豆子是够的,队长就同意大伙打豆腐的要求。”

林若云点点头,继续问她:“那怎么还打红薯呢?这打一桶红薯浆得费一两筐红薯吧,喂猪也能喂上三四天呢。”

婶子摇了摇头,又指了指那红薯,很是看不上的样子,“你再好好瞧瞧那红薯,跟咱以前种的压根不一样,以前都是红皮白心,这回是黄皮黄心,生的吃起来硬邦邦的,煮熟了也不甜。喂猪吃,猪都不爱,回回猪槽里只剩下这些红薯块。”

“也不晓得队长当初是怎么被县里的指导员忽悠的,非要拿几亩地种这新品,看着是个儿大,一个黄皮薯顶两三个红皮薯,但味道差了许多。”

林若云恍然大悟,回想了一下,好像是这样的,这几年大队总有几亩田几亩地是种新水稻、新玉米的,没想到这红薯也是要试验改进品种的。

婶子又道:“这么多的黄皮薯,人和猪都不爱,堆在那里烂掉可惜得很,队长心里头也不好受,就去县里头找了指导员,指导员就叫他把这个打成浆水,再晒成粉,说是可以做菜,还能做面条一样的粉丝当饭吃。”

“叫啥名呢…哦哦,说是叫酸辣粉,国营饭店才有的好东西呢。”

她这一说,林若云脑子里顿时浮现起酸辣粉的模样,红通通的汤底,粉丝根根透明,再切几片蒜、丢几段小米椒,最后洒上一撮香菜,那味道真的是绝了。

再看向那红薯浆也多了几分期盼。

前面豆子打完,空出几个人来,后面又多架了几个布筛,过滤豆汁的进度就快了很多,没过太久生豆汁滤完,众人又开始滤红薯浆。

滤好的红薯浆不用煮,用大水缸装着,等它慢慢沉淀。大约需要三五天的功夫,到时候淀粉沉入刚入缸底,水浮在上面,倒掉后再用清水清洗,洗完就可以把生粉舀出来晒上两天,彻底干透后就能装起来,想吃啥就做成啥。

等前头的红薯浆也打完时,天色完全暗下来,好在大队办公室通了电,开灯后大伙儿依旧热火朝天的干。

女人们熬豆腐、滤浆水,男人们就把渣滓运回家里去,这可是上好的猪饲料。尽管马上就要杀猪了,但是能再长几斤,那也是大好事。

大约到了八点钟,这些生浆才被滤完,里头的豆腐也煮好了,叫大家进去喝豆浆、吃豆花。

豆浆里头加了糖精,喝起来甜津津的,跟麦乳精的味道差不多。豆花一人一碗,特别滑嫩,蘸料是今年新收的胡豆做成的豆瓣酱,里头加了姜丝和小蒜,在酱油的腌制下变得软软的,再洒上香香的野蒜苗,滋味真是好极了。大伙狼吞虎咽的吃着,恨不能再吃上三五碗。

当然这吃豆花喝豆浆的待遇只有来干活的人能享用,没干活的就别想了。

豆花吃完,大家就开始压豆腐,一箱一箱的装好,系上纱布,然后盖上木盖,再放半个磨盘挤压水分,晾它一晚上,第二天是完好的豆腐了。

到家时快十点,在农村算是很晚了,众人又疲又困,烧了热水简单洗洗就上床睡觉。

直到次日吃早饭,老陈家的人才开始询问这对小夫妻的高考感受。

“老三,考得咋样啊?能考上大学不?”

这事吧,林若云和陈爱学在回来的路上就对好了词,低调一点。

因为有徐老和孙老的极力推荐,两人第一志愿都是填的京市大学,其次是京市师范大学、京市工业大学,最后一个是省里的大学。

但这京市大学的名头太响了,考上还好,没考上的话就闹笑话了,什么好高骛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话少不了的。这些人也不是说要恶意嘲笑,大抵是农村新鲜事太少,一个稀罕事能反复说好多遍,也没顾及当事人的心理。

所以两人都说“考得还行吧,运气好应该能上省里的大学”。

这个跟知青们的说法差不多,保守但还是有机会的。不过就这足以让陈家人欢喜了,但他们对外的说法就更谦虚了,说孩子觉得发挥一般,能不能上得看老天爷。

他们也怕孩子们考不上被村里人笑话,那得多伤孩子们的心啊,因此他们就提前放下台阶。

得,看来这一家子都有扮猪吃老虎的属性。

昨晚压的豆腐已经好了,上午就是去分豆腐的,这个全队人都有份,一家能分上六七斤。

分回来的豆腐,头一顿自然是煮了吃的,不过有点老没昨天好吃。剩下的豆腐,吴氏舍不得一下吃完,把它们切成薄块,放在灶上烘烤,想做成豆干。

下午出了太阳暖烘烘的,地里也没了水汽,大伙儿便去菜地除草松土,要准备施肥了。

冬天本来人就懒洋洋的,加上这榨菜荠菜的经济效益不高,辛苦一冬,一家也就分到一两块钱,还不如养蚕划算,所以众人干起来就有些爱干不干的样子。

有的人扯了一两把草,就站起来捶捶腰、望望东望望西,有的人蹲在地上看似认真除草,实际上是在捉蚯蚓,打算捉了拿回去喂鸡或者是去河边钓鱼。还没到收工的时候,大伙就自觉离开菜地,找个地唠嗑唠嗑,铃声一响立马交了农具下工回家。

其实磨洋工也不是冬天才有的,只是冬天活轻,大伙躲懒就更严重了,春种秋收的时候活重、队长又盯着紧,不得不认真干。

在农村呆了一年半,林若云从春种跟到秋收,也渐渐看出集体生产的优劣,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生产队的水渠道路修建,还有就是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饿不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