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之南洋再起 > 第587章 丢脸丢到西方去了

第587章 丢脸丢到西方去了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之南洋再起!

几乎所有人都在狂喜,欢呼不断。“万胜!大明万胜!监国殿下万岁!”“大明万胜!”“赢了,我大明赢了!”“哈哈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哈哈哈!”“……”甚至有人自发的跪下,向着北边叩首。不少经历过神州陆沉的老人,都是热泪盈眶的跪在地上,心中满是感怀。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到他们此时的心境!赢了!大明赢了!江南要恢复!大明回来了!天上人间的酒楼中,在听到这一则啥消息的瞬间,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数不清的人失态的大笑出声!甚至有人端起面前的美酒,一饮而尽,扯开胸前的衣襟,恣意且失态。“哈哈哈哈!”“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就连蒋盛也是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开始拍着桌子大笑。手边的一壶美酒被他一饮而尽,酒水沾湿了他的胡须和衣衫,但他却毫不在意。西罗森被眼前这忽然发生的,好似群魔乱舞的一幕给惊呆了。因为他不是大明百姓,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现在大明百姓的失态和激动。一个穿着锦衣,大腹便便的商人甚至站出来说道。“哈哈哈,哈哈哈!”“今日小弟我高兴,在场所有朋友的消费,小弟我买单了!”酒楼的老板闻言,脸上挂着笑容站出来说道。“哈哈,周老板客气了!”“今日这日子,如何能叫周老板结账,在场所有人的消费,都算是我天上人间请客酬宾了!”“以后大家常来就行!”众人都在狂喜,纷纷表示以后一定常来。……一个穿着交领儒衫的青年书生更是失态到伏案痛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爹,大明赢了,大明赢了啊!”“江南恢复,南京收复,北伐中原还会远吗?!”“您可以安息了啊!”他的父亲是当年甲申之后,从大明本土一路逃到南洋的大明遗民之一。这些年来,他的父亲一直期盼着大明光复中原,收复故都的一日。期待着汉家社稷可以恢复!如今终于等到了!但他的父亲,却是在去年便病逝了。他犹记得,父亲临死之前,一直握着他的手,声音哽咽的念着陆游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唯一可惜的是,他的父亲没能在活着的时候,亲耳听到大明光复南京的好消息。……二楼的一间包厢中,一名身穿儒衫满头银丝的老者开口招呼道。“拿纸笔来,拿纸笔来!”不多时,便有人为他送来了纸笔。老者手中的毛笔沾满了浓墨,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满溢出来,径直下笔写道。“水秀青衫薄,大雪满飘摇。”“刀兵连好梦,将军征衣寒。”“甲光耀夺目,旌旗猎猎招!”“天兵愈十万,复我旧都还!”“……”四周诸人见此一幕,纷纷叫好。这样的诗词水准不算高,但却是写

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这一日,马六甲城内的酒肉几乎要售卖到脱销!……李斯特等人待在驿官内,虽然吃喝不愁,但却是被禁足失去了自由。只能每日饮酒赌博为乐!忽然,正在醉酒中的李斯特被外边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惊醒,放下了手中的色子,抬头向窗外望去。脸上的表情是恰到好处的错愕。他大步走向驿官门口,询问在门口执勤的卫兵道。“小哥,这外边是怎么了?”“这么多人欢呼,可是出什么喜事了?”卫兵满脸的骄傲,咧嘴笑着,开口说道。“是我大明的江南决战打赢了!”“监国殿下亲自率军击败了南侵的清虏,全歼了数十万清军精锐兵马,取得了大胜!”“并且收复了我大明的故都!”李斯特闻言,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大明现在的精锐主力都汇聚在他们的本土,正在和北边的鞑靼人打仗,这点李斯特是知道的。M..明清之间的战争,在西方也不是什么秘密。毕竟,当年永历皇帝为了向西方求援,都宣布皈依天主教了。嗯,永历丢脸都丢到西方去了!最重要的是,即便永历把脸都丢到西方了,照样没能请来援兵。只是,如今听到东方这动辄数十万人的战争规模,还是叫李斯特这个英国人感觉震撼。数十万人!那可是足足数十万人啊!英国当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克伦威尔亲自指挥的马斯顿荒原战役。双方的参战人数,加起来也不过一两万人而已。而大明这边的一场江南决战,明军和清军的参战兵马,竟然就高达了数十万。这样的一场战争规模……李斯特是真的有点不敢想。这岂不是说,他们大英帝国的那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会战,要是放在东方,连点浪花都掀不起来吗?现在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也实在是太大了些吧!……南京城!钱府!大明对紫禁城的修缮工作暂时叫停了,因为用于修缮紫禁城的工匠,都被抽调去修缮天地坛,为朱宏煜的登基大典做准备。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朱宏煜不愿意征召民夫,劳民伤财。否则,修缮紫禁城和修缮天地坛的工作一起做也不是不行。朱宏煜随手翻阅着他的训话。张煌言在《新儒》的编撰工作结束之后,便被朱宏煜调入了大明内阁,担任内阁首辅。如今也是大明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朱宏煜手上拿着的,正是大明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报告。包括科举的准备,包括登基大典的准备,包括大明对地方的治理政策的实行情况……等等!科举的准备工作不必说,随着政令下达,科举的相关消息是落实的最快的内容,甚至没有之一。毕竟那可是科举,大明的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敢在科举的事情上稍有拖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