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心照不宣的劝进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之南洋再起!
“幸而,孤重新收复了东南,打下了南京,光复了大明!”“孤在这里,要多谢大家为大明复兴所作出的贡献!”“孤,不胜感激!”朱宏煜话音落下,其余人等纷纷开口回道。“臣等不敢!”“为了大明复兴,一切都是应该的!”“殿下才是大明复兴的关键所在,我等岂敢倨功?”“……”朱宏煜微微颔首说道。“如今南京收复,那么我大明复兴便算是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孤应许下来的封赏,都将一一到位!”“荣华富贵,加官进爵,只要能立下功劳,孤都将不会吝啬于赏赐。”朱宏煜没明说,但他这话就已经是相当于在暗示某些人可以开始劝进了。毕竟,只有他朱宏煜更进一步,才能给他们封赏啊!朱宏煜的暗示大殿中的诸人都听懂了,早有准备的他们,纷纷开始准备劝进。这个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突发意外,都是心照不宣罢了!就像是这次劝进,朱宏煜早就暗示底下人可以开始准备了!再举个例子,历史上赵匡胤被黄袍加身,登基称帝。那玩意真的是老赵被底下人裹挟才做的吗?那是扯淡!如果没有老赵的明示暗示,加默许,加推波助澜。谁敢在深夜擅闯赵匡胤的大帐的?真当赵匡胤的亲卫都是摆设吗?说白了,这就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只是老赵要面子,表示不是他要当皇帝,是手下人要他当皇帝,所以让自己的手下背锅。仅此而已!朱宏煜如今也是如此,暗示底下人准备劝进。郑成功时第一个站出来的,他身穿一身亲王的蟒袍,神采奕奕,声音洪亮的开口说道。“殿下,老臣有事启奏!”朱宏煜见此眼睛一亮,开口说道。“讲!”郑成功清了清嗓子,抬头挺胸的开口说道。“殿下顺应天命,起兵反清,拯我华夏社稷,复大明江山!”“苦战经年,披肝沥胆,以挽天倾,救社稷!”“幸而将士用命,天下归心,如今我大明在监国殿下的率领下北伐江南,收复故都,实乃泼天之功!”“还请殿下登基,继皇帝位,以正天下正统,以安四海之心!”郑成功说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请求朱宏煜登基称帝。郑成功话音落下,其余诸人也纷纷开口劝说道。“请监国殿下登基称帝,继皇帝位!”“请监国殿下登基称帝,继皇帝位!”“……”朱宏煜虽然心动,有登基称帝的意思,但他并没有莽撞答应下来。三辞三让嘛!懂得都懂!朱宏煜深吸一口气,只是开口说道。“不可!”“如今天下未平,故都未复,大明列祖列宗的陵寝都还在清虏手中,孤若现在登基称帝,岂能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吗?”说话时,他的语气很坚定。再然后,紧接着便是又有人站出来劝进。石勇信,柳山泰,李广远,夏元魁,马三才,刘同文……一大片朝中老人纷纷开
口劝进道。“殿下乃大明宗室,也是如今大明光复的唯一希望,如何不能登基称帝?!”“殿下率兵痛击清虏,收复东南,入主南京,如此功劳,如何不能称帝?”“还请殿下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社稷,登临皇帝位!”“……”但朱宏煜还是摇头。三辞三让嘛,这才第二次,他肯定不可能一口答应下来的。朱宏煜多少还是要点脸的。“不可,不可!”“孤才少德薄,不能继皇帝位!”第二次辞让结束,所有人都是神情一正,知道肉戏要来了。接下来的一次劝进,朱宏煜估计肯定是不会拒绝了。皇帝!这可是皇帝啊!天下之主,大明天子!即将在他们的劝进下诞生。一道道目光汇聚在朱宏煜身上,所有人都是齐声开口说道。“请殿下顺天命,应人心,克继大统,进位天子!”“请殿下顺天命,应人心,克继大统,进位天子!”“……”朱宏煜目光在奉天殿中逡巡,在所有人脸上扫过,然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孤便敬天法祖,登基称帝吧!”等他的话音落下,整个大殿中,几乎所有人一起整齐下拜,开口说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传到了殿外,殿外的官员,以及值守的禁卫也是纷纷下跪叩首,山呼声震天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声甚至传到了宫外,声音所过之处,几乎所有人都是瞬间下跪,向着皇宫的方向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南京城内,不少老人不自觉间便是热泪满眶。“皇帝,我大明又有皇帝了啊!”“老祖宗哟,我大明皇帝又在南京登基了!”“……”在他们看来,当年大明太祖就是在南京登基称帝,然后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如今又有大明天子在南京登基称帝了,那距离北伐收复河山,还会远吗?……朱宏煜眯着眼睛,享受着这种山呼海啸,应者景从的感觉。这不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权力甘美的滋味!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来享受欢呼。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打破脑袋的想要当皇帝了!这种大权在握,天下万民,无数人的生死只在自己一念之间的感觉,实在是令人难忘。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橹可不是开玩笑的!自朱宏煜起兵以来,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差不多也有个百十万了。他说自己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并不是夸张而是写实!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真的令人沉醉!等到山呼声停下,朱宏煜开始颁布诏令。第一便是准备登基大典!朱宏煜现在只是接受了劝进而已,正式称帝,得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才算。而吴三桂之所以登基称帝进行的那般匆忙,连登基大典都没办,就把年号给改了。那完全是因为,吴三桂登基之时,关宁军依旧面
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