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解围 (第2/2页)
种师中再度看向王从道,“你刚才不是有话说吗,说来。”
王从道脸色涨得通红,他起身抱拳行礼,“大帅,黄参军,依末将之见,枢府这道命令实在是......实在是......”他开始斟酌话语。
“有话直说!”
“有些儿戏!”王从道憋出一句话来,“太原周遭敌情不明,我与姚古、张颢相隔数百里,如何协调进退约期以攻?朝堂诸位大人是想重蹈五路伐夏的祸事!而且金军战力远非西贼可比,三路齐发难道不用担心被各个击破?我军这一路势同孤军深入,尤为可虑!”
他这两问直指要害,帐中之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都颔首赞同。
“还有吗?”
“姚古与我军旧日便有些意气之争,此事也不可不虑。”
种师中不再理他,看向旁人,“谁还有话说?”
左军统制张逵出列,“大帅,参军,枢府令姚古、张颢部与我军正奇相攻,既分正奇,便该明确权责分工,此其一也;其二,枢府令大帅统带六万河北战兵出征,我们毕竟是客军,别说旬日之间能否汇集兵马,便是凑齐数万大军所需的粮饷也绝非易事;其三,十余万兵马民夫沿着山道进军,队伍必然拥挤不堪,若是被人堵在山里,别说解围,自己都要溃散大半,人多又有何益。”
种师中颔首,“还有呢?”
眼见无人说话,种师中看向黄友,“友龙可有什么说法?”
黄友起身拱手,“大帅,依某之见,解围之事宜缓不宜急。三军齐头并进并无不妥,然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军胜在势众,金军胜在力强,操切进军为敌所趁反而不美。”
听完意见,种师中缓缓开口,他声音苍老而威严,说的话让人不容反驳,“诸将之意某尽数知悉,尔等暂且回营。此事属军机,不得宣于众口。”
众将施礼离去,种师中把黄友留了下来。
“大帅还有话说?”
种师中示意黄友先坐下来,“枢府无视敌我战力,一味想要大胜、速胜,此乃取祸之道!”帐中没了旁人,他说起话来就更加直白。“姚古何等心高气傲之人,上月便占了威胜军,何以不再前进一步独得大功?那是他明白金军不好惹!往前进一步就是平原,平原之上,以步对骑,胜了也只是小胜,若是败了就存不下多少人了。”
他喝了口茶,继续开口,“枢府命我等三路进军,姚古、张颢一出山地便是恶战,纵然不败,可步卒如何咬得住骑兵。太原以南三百里谷地,娄室、宗翰旦夕即到,我军只要轻出随时可能遭到夹击。”
“大帅的意思......”
“枢府的方略,枝节暂且不论,源头就错了,太过冒进。战事胜败岂能因人数多寡而定,真要如此,辽人早就把完颜阿骨打扫平了,何至于现在祸害天下!此战若想取胜,方略需做改变,姚古、张颢先谨慎出战,吸引金军注意,而我轻兵疾进袭取寿阳,征召民夫于寿阳西面险要处筑垒,一路深沟高垒护住后路,推进至山地边缘。如此进可切断娄室后路,令其芒刺在背不敢力战,退则据险自守,消耗金军战力。此乃西军对上西夏铁鹞子的惯常战术,便于以我之长击敌之短,虽耗些功夫但胜在稳妥。”
“友龙,此战关乎天下。我亲自修书一封,烦请你入京一趟,面呈许枢相,言明利害。”
“敢不从命!”
黄友沿途换马昼夜驰骋,三日后满脸疲倦风尘仆仆地进了京城。尽管种师中的书信言辞诚恳,许翰还是感觉受到了极大冒犯,什么时候一介武夫可以质疑枢府的命令了,倚老卖老不知进退,此风绝不可长!而且种师中的建议太过稳妥,缓急之间难以建功,他也不喜。
他接见黄友时态度倨傲不容置疑,“枢府军令早已发出,姚古、张颢业已回禀出兵,种师中何故又生他念?友龙你乃堂堂进士,于军中自当维护朝堂纲纪,岂可与一众武夫沆瀣一气!种师中之意别说某不赞同,就是满堂诸公也无人赞同。你且回去,务必教他如期出战,若敢违逆,休怪国法军法无情!”
黄友挨了一通训斥,无奈地失望而去。
数日后,许翰从谍者口中得知了宗翰似已撤兵回云中的消息,为此他大喜过望,令马递以六百里加急给三帅传递消息,并再次督促种师中如约出兵。
之前枢府令种师中携刘鞈、王渊并河北西路六万战兵出征,并由真定府提供大军出征的粮草和官兵赏赐。眼见出征之日已近,王渊推脱士卒缓急之间难以聚集,刘鞈是文臣,干脆闭门不见,粮饷也还差了泰半,种师中无奈,只得上书请求缓期。
许翰行文对此予以断然否决,为防种师中另生别念,催促出兵的文书一日多达六、七封,言辞越来越严厉,最后一封甚至言及“逗留玩敌意图何为”,“解太原之围以自赎,否则自蹈法网罪责难逃”等杀气腾腾的说辞。
种师中看完文书后气得浑身发抖,他悲愤地对黄龙说道:“我种家三代戍边,族中死国者凡数十人。某自束发从军,每战必争先,受创数十处,侥幸未死。而今枢相竟以逗玩之罪相责,某不敢生受也。某非惜命之人,只怕身灭亦无补国事。”
“大帅......”
“友龙,事已至此,夫复何言!种十二......传令诸军,三日后出兵,往赴太原解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