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全新的方法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开局献策朱元璋!
珅在机营中的发现,绝对称得上是关键性突破
此前朱高煦要想调查蓝玉或朱允炆的谋反证据,只有到蓝玉府去搜。
但蓝玉又怎能将重点证据交给明面,这样下去只是白费力气。
像上次朱高煦大闹蓝玉府的时候,要不是朱高煦事先有一手的准备,他极有可能在蓝玉府吃瘪而丢面子。
如今珅机营之出,为朱高煦指出了方向。
只要查清这珅的机营,那蓝玉肯定不会跑掉。
即使扳不倒朱允炆也可以将蓝玉清除掉,可以说是砍下朱允炆手臂,日后朱高煦局面可以更有优势。
送走衡坦后,朱高煦干脆理清头绪,便到水灾暴发处实地勘察。
在与朱允炆意见相左后,朱高煦恍然大悟,朱元璋为何会安排自己与朱允炆共同解决此事?
通常情况下,派出二人时,对二人应分清主次,即一把手与二把手之分。
但朱元璋给予二人同样的权力,同样的身份。
如此低级的错误朱元璋可犯了,因此,这种行为难免涉及更深层次的可能性。
明明表面上化解洪水只是假戏真做,其实他想知道他跟朱允炆到底有什么关系。
两人若是彼此僵持不下,此事肯定无解。
因此,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回答是两个人相互妥协、共同协作才能实现。
而此事中谁能独占鳌头,还与日后太子之争有关。
按历史时间推算,如今离太子朱标之死也不过只有2个多月。
2个多月说短就长,说长就长,关于朱高煦到底有多大本事,全凭本事。
上次朱高煦在看洪灾时,内心面藏有某种东西,因此看问题的视角与想法也不一样。
可这一次来,朱高煦却看出了什么不同。
苏州被淹近半苏州重灾区自然不大。
为了排出这些水, 20天当然远远不够。
走走停停,朱高煦忽然发现有几个地方,有一个又一个坑,坑虽然不深,但由于其特殊构造,使其内部能储存较多水分。
此时柏油马路尚未形成,因此地上全是土,泡到土坑里,就迅速地渗到地下。
这些坑除加速水下渗外,还能将地表积水囤积起来,延缓地表洪水压力。
经打听,朱高煦才知道那些坑都是唐璐叫人挖的。
似乎这位唐璐不但是一位心系人民的好官员,而且能力方面也非常突出。
朱高煦要想与朱允炆、蓝玉分庭抗礼,光靠亲爹朱棣、还有锦衣卫还不够。
他要有一群在政治上有支持的人,这都会影响他后来与朱允炆的争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