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陈东 李若水 (第2/2页)
陈、李二人顿时有些沉默,这是事实,争辩无用。
武大见二人有些沉闷,于是该换话题道:
“二位都是读书人,注定是要出将入相的贵人,只盼他日能改换朝廷风气,咱们大宋太平不了多久了!正需要你们注入活力。”
陈东问道:“武兄是从外地进京的,不知外边情形如何?”
武大渐渐摇头:
“吏治败坏,土地兼并严重,河北路有田虎作乱,占据州县。淮西路有王庆造反,声势很大。朝廷如果还是抱残守缺,恐怕大祸之日不远了。”
李若水愤愤不平道:“都是蔡京、高俅这帮奸臣,蒙蔽圣聪,欺上瞒下,只盼陛下早日能识破他们的真面目,还朝廷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堂。”
武大嗤之以鼻,这两个读书人虽然人品都是刚刚的,但是却明显还是十分认同赵氏正统身份,一厢情愿的认为都是奸臣作祟,哪里知道,造成眼前这一烂摊子的正是他们嘴里的圣君赵佶。
用蔡京统御朝政,是他自己不愿亲力亲为,只好找个工具人,蔡京能力足,又识情趣,知道顺着皇帝心意,不用他用谁?
童贯是太监,统领军队更放心,谁见过太监谋朝篡位?
用高俅统领三衙禁军,保护自己安全,很合适。
至于这些人所做的恶事,皇帝真的丝毫不知?怎么可能?皇城司就是干的密探的勾当,皇帝只是不愿意追究而已。
武大打岔道:
“算了,咱们在这里议论朝政,有些不妥当,特别是二位,前途光明,可别为了一时痛快,被人拿了把柄。大宋虽然不因言获罪,可是也要防着心胸狭窄的奸臣报复你们。”
陈东酒意冲脑,大叫道:
“畏首畏尾,那咱们还和什么酒?不爽快!”
李若水显然也有同感,武大提议道:
“要不二位移驾到我蜗居一叙?二位就是指天骂地也没人管,咱们畅所欲言。”
李若水叫道:“同去!同去!快走!”
武大四人提留着酒肉,晃晃悠悠的直奔张三郎家。
后院里,桌子摆开,酒肉上桌,几人肆无忌惮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是痛快。
陈东借着酒劲叫道:
“武兄弟,你有点不厚道,咱们可是因为买剑认识的,你会剑法呀,今日有酒有肉,兄弟正该舞剑以助兴,愚兄正好欣赏你的雄姿,搞不好我就有一首诗词问世,正好为我等佐酒助兴。”
武大欣然答应,能结识陈东李若水这等天之骄子,固然是他们二人不歧视自己,但是相交之道,还是要有一技之长傍身,才能长久,否则,身份相差太过悬殊,不散自散。
武大拿出长剑,蹭的一声拔剑出鞘,一招“捧剑势”,缓缓舞动长剑,将二十四式朝阳剑舞了出来。
武大虽然接触这套剑法时日尚短,造诣并不深厚,但剑法招式却已经练得滚瓜烂熟,只见剑光霍霍,初始还能看清招式之间的转换衔接,渐渐的武大使得兴起,院子里只剩下一团寒光流动。
陈、李二人只看的目瞪口呆,自己却浑然不觉。
武大开始时还只是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提升在他们心里的地位,渐渐的自己也很快便沉迷了进去,所有的私心杂念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眼里只剩下了剑光,招法早已经演练了一遍,武大不知不觉的又从头开始,招法没变,韵味却大相径庭,不再像刚才一样一味地求快,反而有些抑扬顿挫的感觉,动静结合,玄妙莫测。
武大舞到兴致高昂,忍不住纵声吟道: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陈东、李若水相互看了一眼,嘶的一声叹了出口。
这首“破阵子”太了不得了,足以传颂千古。谁做的?怎么从未听过?
武大一时痛快,辞吟尽,剑势收。满院的寒光一霎那间尽皆不见,只有武大持剑而立,卓然不群。
陈东摇头晃脑,赞叹道: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今日能观此剑舞,不虚此行!原本还想着赋词一首,以助酒兴,不过武兄弟一阙破阵子,震古烁今,我就不能再班门弄斧了。”
李若水也赞叹道:
“剑舞的好!辞更好!相得益彰!不过这是哪位大家的惊世之作,我等竟丝毫不知?”
武大自己挖的坑,埋了自己,只好敷衍道:
“是一位叫做辛弃疾的人,我们偶然相遇,我听了此作,可惜现在也是杳无音信。”
冒充辛弃疾的美名?武大毫无兴趣,自己根本就没那本事,滥竽充数有意思吗?再说,人家也不都是傻子,任由自己去忽悠,像陈东李若水这样的人,还是坦诚一点更好!
三人说说笑笑,谈天说地,最后宾主尽欢而散。
结识这两个人,武大算是意外之喜。武大不喜欢寻章摘句的文人,有本事、有气节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