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认知 (第2/2页)
而另一边,萧庚辰像是同他杠上一般,打心底里认为亲赴北境的人是从京都来的,就是借助陆晴曛来打压高旭。孟青不说话,他便也不说话,端坐在上位与孟青僵持着。
随着帐中点燃烛台,薛侯等人才看出两人之间的拉锯战,先后闭口不言,静待这场暗斗结束。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见众人不再议论,孟青自顾自地架起戏台来,仿佛好戏才开场一般道,“灭了南越,对大昭百姓来说,他们只会称赞武鸣军神武。真正悲愤不平的是南越国百姓,王爷又不是要做南越的主,何必在乎他们要把丧国之耻怪罪在谁的头上?”
“若南越复国无望。”他伸出两根手指,又摇摇头改为一根手指,强调道,“对百姓来说,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皇帝下跪,无论是韶乐仪典,新帝登基,还是国破家亡,屈辱丧国,对他们来说,都不比睁开眼便要谋生迫切。他们忠诚于君王,却毕生不会与其有交集。丧国之耻在挣扎苟活面前,南越百姓都不用一代人坚持,他们的愤恨就会被消磨殆尽。”
萧庚辰还没发话,就有人听不得孟青的妄悖之言,打断道:“这番言论简直大逆不道!按你所说,国破家亡,百姓就不该承担半分责任吗?”
孟青打量着他,直到把他看到心虚了才回答道:“百姓纳粮,商贾纳银,他们在困苦中讨生活,食不果腹是常态,却还要供你们这些贵胄的俸禄。太平时,你们在营操练,无战也不曾缩减军中用度,更有甚者,能喊着金汤匙降世,能在京都享乐一生。而战乱时,是你们冲在最前面不假,可百姓比你们好不到哪里去。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倒还能保住性命,若逢匪乱,一家不保,成为他人盘中肉也不是奇事。”
他好笑着反问道:“怎么?若真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最先怪罪的不是百姓供养起来的贵族,反而要求流民百姓拿起锄头反抗强悍的敌军吗?”
那人被孟青问得哑口无言,只听孟青继续道:“他们朝不保夕供着你们,所求的不就是有个安稳的国家讨生活吗?就算国都被破,改朝换代,他们能悲愤一时已经算是仁义地为国戴孝,难道你还想要他们自裁殉国吗?”
“不可理喻!”那人说不过孟青,最后红着脖颈骂道。
就在这时,帐中突然想起掌声,敢这么放肆的自然是那人。
“历来新兵入伍,非受训有半年不得随军上战场作战。”萧庚辰沉声道,“定下这条规矩的,是还没受封武鸣王的萧彧鸣,为的不正是让新兵脱胎换骨,从原来的身份转变成一名士兵。”
他看着孟青道:“将士的出现本就是为了护卫国家安稳,孟青说的不错。你继续说,同化南越百姓后,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