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目光之外的光景 (第2/2页)
“德润不必拘谨,此地的东西你都可以随意观看,只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遇到了王安让阚泽少过了几年苦日子,王安打算让阚泽担任扬州书院的理科先生,培养一些通晓天文和数学知识的人才。
“扬州书院筹备在即,明年就会收纳第一批求学的学子,我想请先生进入书院,为扬州的学子传道解惑,不知德润意下如何。”
阚泽认真听完王安的话,毕恭毕敬地站起身,跟王安鞠了一躬。
“小民替扬州的贫苦书生谢过王使君,我求学多年,常常为了一点书籍走上几十上百里路,要是能有一个大书院,囊括天下的书籍,再有先生讲解疑惑,阚泽今生就别无所求了。只是我担心我才疏学浅,不能担此重任,还请王使君三思啊!”ωωw.cascoo.net
阚泽和之前王安见过的许多名人都不一样,周瑜、虞翻是典型官二代,自幼的成长环境就很好,陈群、陆逊这些人是世家子弟,混得不好都不好意思在家说话。而阚泽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家的孩子,早期没
。什么人指点,也没有出来混的本钱,就只能在乡里抱着一个好名声,艰苦度日。
从王安和几个人的交往中,王安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阚泽和其他人的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够自信。
这些世家子弟作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人选,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前途问题,今天你是郡守,明天我也许就成了刺史,所以也没有好怕你的。cascoo.net
往上找一找,祖上可能还有位列三公的名人。
一点小细节让王安感慨颇深,更加坚定要建立书院的想法,不但扬州要有,各地郡县也要逐步效仿下去,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就是这些下级书院的第一批教书先生。
光是在混战中统一天下不足以让王安赶到满足,他还要和陈群联手,改变汉朝使用多年的选拔制度,让底层的百姓有一个上升的机会,哪怕不能彻底消除旧制度的影响,也要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一条道路。
收起思路,王安看阚泽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眼前的阚泽不再是一个书生,也不再是一个未来的名臣,而是一个希望,一个种子。
这个种子,将由王安亲自种下。
“德润无需妄自菲薄,我所写的这些东西,已经有十几个人看过,只有一人看懂了一张纸的内容。经过我的讲解,你能把这些东西理解的差不多,足以说明你可以担任此事。”
王安一脸凝重的看向阚泽,不希望他这一次还是拒绝。
“谢王使君不弃,阚泽必定不负使君所托,竭尽所能,把所学之物传授给扬州的学子们!”
摇身一变成了扬州书院的先生,阚泽心里也是十分激动的,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一方面是自己终于熬出了头,走进了扬州的官场当中。
治学在古代是件大事,虽然统治者们经常都不在意,但这不影响治学的官员地位出众,阚泽觉得自己早晚会有一天成为官场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