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李唐归来的政治格局 (第2/2页)
在伯父皇帝李显看来,废帝老爹比他更有资格,带上这沉甸甸的大唐皇冠。
因为废帝老爹毕竟当过皇帝,还小有贤王的头衔,而李显自己则长期被贬出皇城,弟弟李旦则长期住在宫中,服侍在神皇奶奶身边,被严厉的管教控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当时的废帝老爹在名义上却还是储君。
论资历声望,还有朝中的潜在影响力,和政治面貌,人脉等等,皇帝李显都觉得自己的弟弟都要压自己一头,比自己更有优势,自己只是比他年长一点而已,符合了立嫡以长的继位传统而已。
就这个立嫡以长的传统优势,在皇帝李显看来也是对自己额一种敷衍,一种警告!
因为自从大唐王朝开国以来至今,当皇帝的都不是嫡长子,所以自己年长的优势,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这让皇帝李显不得不对他这个弟弟有所防范,把他远离政治中心,任何大臣靠近废帝老爹,都是对皇帝李显发出的危险信号?
下一场政变上台的,很有可能就是皇帝李显这个贤王弟弟。
镇国太平公主,是皇帝李显最小的妹妹,是神奶奶的心头肉,从小到大她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而且身材长相,性格脾气都酷似神皇奶奶。
平时神皇奶奶也经常和太平公主商讨国家大事,久而久之太平公主从神皇奶奶身上学到的政治经验,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加上李显在政变中太平公主睿智的表现,后又加封镇国太平公主,和太平公主家中的警卫规格几乎等同于皇宫,这些足以看出太平公主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太平公主除了是政治上的女强人,她还是一个富甲天下的大富豪,此外她还十分热情的接纳全天下的文人墨客,年轻的才子士子争先恐后,踏破门槛一般纷纷拜倒在太平公主门下,而太平公主通过自己的运作和举荐便能让他们步步高升。
在遇到一些失魂落魄,身无分文的贫寒读书人时,太平公主都是屡屡的慷慨解囊,让这些读书人感激涕零千恩万谢。
久而久之,太平公主的这些事迹品德,在全天下的读书人耳中传为美德,在朝堂上也沦为了众大臣的美谈。
皇帝李显就这样看着自己妹妹的政治影响力,和全天下读书人口口相传获得的巨大人气,在一步步的扩大,这当然也引起了李显的警觉。
显然皇帝李显已经从他的妹妹太平公主,那张像极了自己母亲的脸上,看到了权利和止不住的野心,就跟年轻时的神皇奶奶几乎是一模一样,对此皇帝李显有着强烈的不安。
功臣集团,安国相王,镇国太平公主,他们都强大的政治实力,都对皇帝李显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面对这三股强大的政治集团,孤家寡人的皇帝李显必须用巧妙的平衡术来平衡局面,不能站队任何一边,也不能得罪任何一边,站队任何一边就会成为哪一边的傀儡皇帝,还会引起另外两边的不满,只要得罪任何一方,就会把自己这个孤家寡人置身危险之中。
皇帝李显只是懦弱,并不是个傻瓜,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不能一味的无所作为等死,必须要壮大自己的实力,削弱自己的弟弟妹妹,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的实力。
在这样一种境地下,皇帝李显选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选择,既然权利这诱人的滋味,自己不能独自享受,那就落在自己家里人身上,总比落在外人手里强?
一个男人最信任的人是谁?
这当然是能陪伴自己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了!
幸好孤家寡人李显并不是孤立无援,她还有一个和他一起共患难,相濡以沫的妻子。
一开始皇帝李显并不打算让自己的皇后韦氏,参与的政治斗争中来。
因为皇帝李显饱受过妇人干政后带来的恶果,他的母亲神皇奶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皇帝李显还有一个最大的顾虑,如果给了皇后过多的权利,会不会激起大臣们的反抗?
毕竟神皇奶奶留给大臣们,武周王朝的心里阴影,是抹不去擦不掉的,现在的大臣们最为忌讳的,就是皇后掌权妇人干政!
但皇帝李显最为担心的,还是怕大权旁落到外人手里。
既然这样还不如落在自己妻子手里。
但皇帝李显又担心真的会让李唐王朝重蹈覆辙,在弄出一个韦周王朝。
皇帝和皇后共同掌权,这样做激起大臣们的反抗是绝对的,甚至是兵变?
妇人干政!功臣集团,安国相王,镇国太平公主都不会放任不管。
皇帝李显就这样一直纠结徘徊在,到底要不要让皇后参与到政治的漩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