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前的故事 (第2/2页)
太子宾客将三皇子李显拉到一旁,没人知道这位太子宾客和三皇子李显说了什么。太子宾客说完便走,只见那李显傻傻的愣在原地,失魂落魄一般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咚!”坐下发愣。
宾客幕僚们,开始各自离去,既然主子都死了,他们也要做鸟兽散了,不然留在此地必定是凶多吉少,谁也不想惹祸上身。
另一边,二皇子气冲冲的回家中,家中大堂端坐一人,神威凛凛的一人,年纪不老也不小,刀斧精雕的面孔,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秀服饰,他的气质不在他的面容,也不再他的服饰,而在于他的骨,骨子里透出来的仙风道骨。
“师傅。”二皇子李贤刚见到那人就道。
“血光之灾,难逃,难逃。”二皇子喊作师傅的那人自言自语道。
“二皇子,天下即将巨变,你身为皇子无法脱身,我知道二皇子要一条道走到黑舍生取义,为师哪里来哪里去,那襁褓中的婴儿,为师已经替你安排妥当,另外送你一件战袍一件神兵,希望它可以保你性命,你来。”二皇子师傅说完,把二皇子带到堂中一角,扯下挂在墙上的帘幕。
“我把它送与二皇子,不免你我师徒一场。”扯下帘幕以后二皇子师傅指着挂在墙上的战袍道。
那战袍凶神恶煞青面獠牙,火一般红的甲胄,獠牙飞舞的面具,透着肃杀之气的宝剑,这几样看上去就知道不是凡物。
“穿上它吧!”师傅说完,二皇子便取下战袍开始捆扎,刚刚穿上甲胄,二皇子才发现师傅已经不见了踪影。
二皇子配好宝剑,还没来得及取下那吓人的獠牙面具,便听到院中一阵喧闹。
“二皇子李贤接旨。”太监阴阳怪气的声音从堂外传来。
没等二皇子李贤出堂接旨,门外的太监就焦急的念道:“皇太子李弘悲伤过度,暴亡于寝殿龙榻旁,今特追赠皇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封二皇子李贤为皇太子,并立刻进宫谢恩。”没来的及出门的二皇子李贤跪在堂内听旨。
“唉!大哥呀大哥!活着没能当上皇帝,死了却当上了皇帝,真是好福气呀!不知道我能不能也有这样的福气。”跪着听旨的二皇子李贤自言自语的摇头晃脑道。
圣旨宣读完毕,李贤起身出堂,太监们已经着急走了。
对于大哥的死,李贤并不感到意外,李贤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李贤收到老皇帝李治病倒的消息以后就知道有人想要夺权,刚开始他还不知道那个夺权的人是谁,现在大哥突然暴亡,李贤心里突然就清楚的知道了,那夺权的人肯定就是极度渴望权力自己的老妖婆母亲。
是忠于大唐,还是孝敬母亲,李贤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弑母。
兄弟猜忌,母子成仇,皇图霸业,成就了多少孤家寡人。
二皇子回到堂中,取下獠牙面具,却发现面具背后新刻有一首诗,看字迹二皇子李贤一眼就认出是师傅的字迹,二皇子不自觉的缓缓读道: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玉佩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云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罢,李贤沉思好一会以后,自言自语的道:“王图霸业转头成空,多少亡魂付诸东流。”
太子跨着大步走出堂外,眼前一幕让他感动不已,太子宾客幕僚带着太子府上的府兵,密密麻麻得有上千人。
“二皇子殿下,如果不闲人多,我们愿意追随你。”宾客幕僚们齐声喊道。
“好!”太子大吼一声。
另一边太子书房里,只剩下三皇子李显独自一人,痴傻一般的坐在椅上。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太子李贤带着叛军攻入玄武门了!快跑呀!太子兵谏逼宫了。”李显被门外的惊呼吓得方寸大乱浑身颤抖。
太子造反了,政变开始了。三皇子李显不知该何去何从从,还是傻傻的坐在太子书房里。
太子李贤合计带着五千兵马,喊杀声震天的怒奔向皇宫,玄武门守军还没有时间来得及反应,叛军就攻破了玄武门。
太子李贤第一个攻上玄武门门楼,身披火焰铠甲面带獠牙面具,像一团火一样直耸的火红的头发,太子李贤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万人敌气势,吓得玄武门守军丢盔卸甲,呆站在一旁没有人敢出手上前阻拦,因为他们知道二皇子李贤刚刚当上太子,老皇帝已经病倒了,追随未来的天子才有出路,李贤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玄武门守将面前,一把抓住那守将的头发,手起刀落太子李贤将玄武门守将的头颅抛下门楼,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士气高涨一股脑的冲进皇宫。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尸肉横飞,鲜血四溅,鬼哭狼嚎。
一直到老皇帝的寝殿外,在寝殿外的院子里,一场参杂着痛苦哀嚎的惨叫躁动过后,声音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一点声响,鲜血汇聚成河缓慢的流出寝殿的大门外。
太子李贤虚弱的声音回荡在寝殿的院落中,那是一首写给母亲的诗:
黄瓜台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在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嗖!”拔刀的声音。
“咔嚓!”砍头的声音。
手起刀落,太子李贤的声音也戛然而止,黄泉路上兄弟两人结伴而行。
临终时,太子李贤这一首诗,不光在讽刺母亲对自己儿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屠杀,同时也提醒母亲,她已经没有几个儿子了,同时太子李贤的这一举动也相当于救了两个弟弟一命。
虎毒不食子,没有说人不食子,兄弟相残,母子成仇,帝王之家太普遍不过了。
老皇帝寝殿院子的大门打开,尸体遍地,鲜血奔流,人肉模糊。
“圣旨到,三皇子李显接旨。”太监们在李弘太子的书房,找到魂不守舍的三皇子李显,便道。
李显从不知所措中慌忙起身跪接圣旨。
“太子李贤起兵造反逼宫,已被就地正法。三皇子李显为人宽厚,恭孝有礼今立为太子。”宣读完毕,太子李显还久跪在地,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大哥死了,二哥也死了,下一个该轮到我了,这太子之位就像是一个魔咒,扣在了李显的脑中。
现在李显只想回家,回家最后看一眼家中的妻儿,免得黄泉路上挂念。
回到家中李显和自己的十八房女人,一一做了告别,女人们哭哭啼啼,孩子们吵吵闹闹,就在这时圣旨又到了:“今,皇上崩于寝殿,命太子李显即刻进宫,继承皇位。”
李显跪在地上哆哆嗦嗦,他不敢相信死的不是自己,而是皇帝老爹。他不敢相信会是自己当上皇帝,更不敢相信这一切来的会这么快,简直像是做梦一样。
圣旨读完,太监一走,皇帝李显还跪在地上,而他的女人们可高兴坏了,说说笑笑的开始收拾起衣物来,她们为她们的男人是天下的主宰而感到高兴,只要一进宫她们就都是皇妃皇后了,她们尽可能的打扮漂亮,她们认为只要她们足够的漂亮,就能够为这一件天大的喜事锦上添花。
进宫,登基称帝,三皇子李显成为了天下的主宰,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榻了。
李显刚刚登基,就急忙派人到他原来的家中马厩里,取出了五百副盔甲兵器,原来这是他两年前屯下的武器盔甲,目的是想训练一批府兵,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李显只是想将这些盔甲兵器取出来,送给宫里的卫队,虽然他自己没有什么坏想法,但不代表别人知道他没有坏想法。
很快,皇帝李显偷运兵器盔甲进宫的消息,传入了他的母亲武则天耳中,经历过无数次背叛,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武则天不能大意,决不能放过每一个微小的隐患,在武则天的眼里偷运盔甲兵器进宫这一件事,就相当于造反,武则天绝不可能让它发生,一定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皇帝李显刚刚登基,进宫才一炷香的时间,龙椅都还没捂热乎,就被赶下了台,成了废帝,他的十八房女人同他一起关进了天牢,理由是预谋造反,听牢头说,李显的母亲,正在配置毒酒,一会就会给李显和他十八房的女人赐毒酒。
“该来的始终会来,逃不掉的,那毒酒到底是什么味,会不会还没有尝到味道人就已经死了,你在这里见多了吧?牢头,有没有人和你说过。”李显泪流满面的和牢头聊天,那牢头也乐意和李显聊,毕竟牢头这辈子还没有和皇帝说过话。
十八房的女人们,一听说要死,哭的怎一个惨字了得,哭的是胭脂带雨,哭的脸上一团糟,那妆容已经不美,简直恐怖的像鬼。
最终,没等来毒酒,等来了圣旨,皇帝李显被贬为平民,流放到了天涯海角遭罪去了。
废帝李显带着他的十八房女人,走出皇宫感觉如获新生,一切尘埃落定,远离这座政治的屠宰场,李显反而感到高兴,无比的轻松愉快。
回到家中,十八坊女人开始各自收拾衣物和贵重物品,开始各自离去。对,她们要抛弃这个没用的男人,李显再也不是皇子了,对于十八房女人来说再也没有了利用价值,她们要各奔东西了。
当十八房女人人去楼空之后,李显才发现这些势利女人,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给自己留下。当李显兜兜转转来到堂屋时,才发现他的一个叫做韦香儿的妻子并未离开,香儿的脸上没有胭脂水粉。现在李显回想起来,刚才在宫里登基锦上添花的时候,香儿好像没在,现在落难了她却来雪中送炭了。
废帝李显和韦香儿被到处流放,天涯地角都走遍了,无论贫穷富有他们都是双宿双飞。
最后,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抱病卧床在家的四皇子李旦,拖着病躯进入了皇宫这座政治的屠宰场,直接跨过了太子这个过渡期,病怏怏的登基称帝。
这一天的时间恍如一世,真是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大肠死的死废的废,只剩下在家称病卧床小半日的小肠,坐上了皇位,不争既是最大的争。
大戏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