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破釜沉舟(二)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刘氏天下汉家郎!
面对秦二世使者严厉的责问,身经百战的章邯,在战场上从未胆怯后退,这时也不寒而栗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远没有朝廷上的阴谋诡计来的那么凶险。
为了和秦二世保持良好沟通,维持原有的信赖和倚重,避免朝廷猜忌和误会,章邯派长史司马欣迅速赶回咸阳,当面向皇帝汇报战事,探明朝廷目前的状况,并请求援军。
司马大人,一定要向皇帝汇报清楚军情,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司马欣快马加鞭赶到咸阳,这位军中好汉在战场上呆久了,思想比较单纯,想直接去找秦二世汇报。
到了宫门外,现实给了司马欣当头一棒,他悲哀地发现,虽然他在战场上跟着章邯出生入死,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但皇宫卫士根本不鸟他。
原因简单明了,没有得到赵高丞相的允许,谁也见不到皇帝,前来汇报前线紧急军情的,更加不行。
天大地大,都没有赵高丞相的命令大。
见皇帝还要赵高批准,司马欣瞬间感觉事态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以前只是听说而已,现在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赵高的威风,赵高独揽朝中大权,秦二世早已被架空了。
没办法,在赵高的屋檐下,也只能低头了。
前线吃紧,为了得到朝廷的支援,为了完成章邯大人的嘱托,司马欣只能豁出这把老脸,找赵高丞相试试。
司马欣连续三天拜见赵高,赵高都回复两个字:不见。
赵高丞相肯定没空见你,人家正在召集亲信部下开会商讨,谋划如何让你们承担全部罪责呢。
司马欣在咸阳人缘还不错,很快就得知了这个坏消息。
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看样子再不快点走,脑袋就不会长在自己脖子上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司马欣是个聪明人,眼下这个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赵高丞相肯定不会让自己平平安安回去报信,绝对要杀自己灭口,不能再走原路,原路不通,就从小路奔回棘原军中。
正如司马欣所料,赵高果然派人追杀,没有追上。
杀手们一头雾水,我们拼命追赶,也没追上这个司马欣,是他迷路了?还是他的军马比我们的马快呢?算了,还是先回去复命,总不能跑到几十万大军里面去问吧。
司马欣回到军中,悲痛欲绝,与章邯商议后事。
老章,我们彻底完蛋了。赵高在朝廷里独断专横胡作非为,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胜与不胜,我们都无路可走,难逃一死了,望您认真考虑我们的后路。
这时,陈余也写了一封情书追求章邯,情意绵绵。
这封情书,首先提到了两个著名的人物。
一个是武安君白起。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
一个是“中华第一勇士”蒙恬。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
信中特意提到,两个英雄人物无一例外,为什么都不得善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功高盖主,秦王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他们。
陈余是个厉害的写手,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提出两个毫无关系的人物,他想利用这两个英雄人物,狠狠敲打章邯。
章邯大人,您要小心了,这两位前辈的昨天,就是您的明天了。如今您做秦将已三年,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章邯大人,您的朝廷昏庸无道,灾祸近在咫尺。在朝廷上,您已失去依靠,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毫无作为,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章邯大人,继续跟着秦王朝,您必死无疑。将军您在朝廷上没有依靠,又远离朝廷,结局不堪设想。您远离朝廷,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
章邯大人,赶紧认清现实吧?不能顽固不化,不要为了秦朝这颗树,放弃我们整片森林。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
陈余的情书,为章邯分析此举成败得失,明确要求章邯,赶紧抛弃秦王朝,接受诸侯军的橄榄枝。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枪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好呢?
陈余的文笔不错,还用反问句,强调自己的结论。
还用问吗?肯定是各自为王,南面称孤,更胜一筹。
陈余的情书,情真意切,章邯心动了。
和暴秦在一起,有家庭暴力倾向,不会幸福的。
只有和我们诸侯在一起,你才会幸福,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来投入我们的怀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章邯犹豫不决,之前毕竟杀了项羽的叔叔,现在项羽又是你们老大,我去投降,不是自己找死吗?我现在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你们的老大项羽原谅我,我就和你们在一起。
章邯一面提要求,一面秘密派使者求见项羽,帅小伙,之前杀你叔叔是我的错,我知错就改,现在我想和你订立和约。
此时,项羽屡战屡胜,傲气十足,一口回绝。
现在想和谈了,晚了,此一时彼一时,你兵力强大的时候怎么不和我谈,现在我不接受你的和谈。
和约虽然没有成功,章邯也无心和项羽交战了。
现在不要争强好胜,保存实力为上。和谈吧,不要打了,我承认你比我厉害,胜利第二,友谊第一。
项羽根本不把章邯的请求放在眼里,继续攻击。
在和谈的同时,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再次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
三户津,处于章邯棘原大营的上游,是秦军漳水防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军从容西撤的路径。只要拿下此处,章邯撤军的后路也就被切断了。
看样子,项羽想把章邯军一网打尽,不放过一个。
内外交困之下,章邯无计可施,秦军毫无斗志。
面对有利形势,项羽再接再厉,不顾章邯苦苦哀求,集中兵力在汙水攻击秦军,又把秦军打得大败。
项羽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小孩,任性的要死。
就在章邯苦苦支撑之时,安排在咸阳一个内线,送来一个绝密消息,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苦苦坚持的章邯。
刘邦军已攻入武关,秦二世被赵高杀死了。
我们跳过战场,回到秦朝庭,看看到底怎么了?
赵高玩完“指鹿为马”,全面彻底肃清异己。
这件事过去后,赵高没事了,秦二世却有事了。
秦二世叫来太卜掐算,到底是我自己生病了眼睛花了,分不清是鹿还是马,还是赵高胡作非为?
秦二世的无耻行径,搞得太卜左右为难。
您这个皇帝太没担当精神了,亲眼目睹的事情,还要问我,您自己都不敢直接对抗赵高,我一个太卜,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敢去揭赵高丞相的底?我还没活够呢。
皇帝陛下,赵高大人没有胡作非为,主要因为您祭祀时斋戒不好,引起您身体不适,老眼昏花了。
这下麻烦了,太卜也跟着赵高走,秦二世迫不得已,不得不按照赵高丞相的指示,跑到上林苑里重新斋戒。
在上林苑斋戒期间,秦二世不小心射死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杀人之罪,对普通人而言,是要掉脑袋的。
对于秦二世而言,小事一桩,又不是第一次杀人。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了,因为赵高丞相说有事。
赵高借题发挥,装模做样地对胡亥表示,皇帝是天子,所以射死了无罪的人要受到上天的惩罚,也就是天子的老子要惩罚,同时鬼神会奉命降灾的,皇帝必须要换个地方去避祸。
听到赵高的忽悠,秦二世恐惧不已,但这次怕的不仅仅是鬼神,还有赵高的不可一世,越来越嚣张了。
根据赵高丞相的安排,秦二世一步步走到赵大人早已设置好的陷阱,在望夷宫走完自己短暂而荒唐的一生。
因为赵高的糊弄,秦二世此时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
秦二世以为,在章邯的挽救下,已天下太平。
现实是,刘邦已攻入武关,项羽破釜沉舟,王离军已全军覆灭,章邯军在苦苦支撑,秦朝社稷已危在旦夕。
在转移去望夷宫的同时,秦二世终于听闻了小道消息。
此时的秦王朝,已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
到这时,秦二世才猛然醒悟过来,如今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赵高还天天在大唱赞歌,越想越生气,立刻派人去责备赵高清剿关外盗贼不给力,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
从这里可以看出,秦二世没什么斗争经验。
赵高丞相羽翼已满,早已不怕皇帝明着来了。
此时,我们的男一号沛公刘邦已攻入武关,并派人私下会见赵高,商谈两人以后合作事宜,并平分关中地区。赵高担心事发,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秦二世,自立为王。
这里多插一句,我们的刘邦,不是真心的。
赵高丞相本来就是搞阴谋的绝顶高手,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谋划政变,很快定下一条毒计:
郎中令赵成作为内应,诈称有盗贼犯驾,阎乐率千余名官兵追捕而至,追到望夷宫的大门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卫队长,冲进宫去,杀掉秦二世,政变成功。
看看这架势,秦二世肯定逃不掉。保护自己的郎中令和咸阳令,忽然变成政变的叛军,防不胜防。
赵高真厉害,事无巨细,考虑周全。
当赵成与阎乐受计而去时,赵高怕女婿阎乐变心,又派手下到阎家将其老母亲劫过来,作为人质,用以威逼女婿。
这样的赵高,如果政变不成功,都没有天理。
阎乐率千余名官兵悄无声息来到望夷宫门前,负责守卫望夷宫的卫队长见阎乐率兄弟部队前来,忙问何事。
阎大人,有什么好事,带这么多人来看望兄弟。
呵呵,先不要说话,捆绑了卫队长再开口。
阎乐命令手下先将卫队长两手反绑,然后开口大骂卫兵们,盗贼已进入宫中,你们为什么不报告、不制止?
卫队长莫名其妙,来的时候不声不响,一到就给我扣这么大的帽子,仗着岳老子是丞相,来找茬吗?我们卫队尽忠职守,宫殿四周都有卫队驻扎,日夜巡逻,哪里来的盗贼?
阎乐勃然大怒,你这人死到临头了,还敢强辩,我马上送你去西天,顺手一刀,将卫队长杀死,接着带领官兵们径直冲进望夷宫,横冲直撞,一边走一边射箭。
宫中的宦官、卫士见状大为吃惊,纷纷逃窜。
有胆大的卫士试图反抗,但因寡不敌众,都被杀死。
郎中令赵成自殿内招呼阎乐,二人同入内殿。
赵成二人命人弯弓搭箭,往殿内一阵乱射,一支飞箭穿入秦二世的坐帐,直接射到秦二世的面前。
秦二世大惊失色,急呼左右护驾,但卫士只顾自己逃命,秦二世转身跑进内室,回顾身旁,只有一个宦官跟随。
秦二世看到最忠心的宦官,又露出真实的一面,责怪宦官,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以至弄到这种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