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刘氏天下汉家郎 > 第五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五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2页)

攻克陈县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主要议程有一项,我陈胜能不能当王。

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陈胜想称王了。

与会的英雄豪杰顺应形势,纷纷劝进,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不过,不要忘了我们的功劳。

陈胜称王,我们也就是开国功臣了,弄个封号啥的也是理所当然,一个月前还是贫民贱民,现在就要登堂入室了。

陈胜心里喜滋滋的,老子也要王霸天下了,为了展示民主气派,又去征询两位牛逼人物陈余、张耳的看法。

在众皆诺诺,一片歌功颂德之中,要说谁敢站出来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在当时陈胜身边,也就只有这两人了。

这两人可是刎颈之交,真正的江湖大佬。

陈余张耳之所以牛逼,因为他们的戏份很多。按照历史导演的套路,谁牛逼,谁就来演;谁最厉害,谁当主角。

陈余张耳当然不是主角,但也是重要的角色。他二人提出不和谐的声音,不赞成陈胜急于称王,并摆明了制胜之策。

陈余张耳二人首先痛骂秦国,表达了秦朝必亡的结局。秦国无道,不仅不与民休息,而且穷凶极恶,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掠尽百姓的财物。

接着这二人为陈胜量身定做,如何去干好造反事业,成就帝王大业。将军您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树敌。

只有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才能有显著的成效。给秦国树敌越多,它的力量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需要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

只有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才会有完美的结局。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

陈余张耳的劝谏之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气势之磅礴,言辞之犀利,似乎容不得陈胜有半点质疑。

陈余张耳这一番话有见地,他们之所以投靠陈胜,其实早把一切谋划好了,就如诸葛亮未出茅庐,胸中早已三分天下。

与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刚刚起义不久,兜里只有一毛钱,就想拥有价值一万元的东西,如此贪心不足的人,会没有朋友的。

陈胜不是朱元璋,没有抵御住称王的诱惑,少数要服从多数的,我心意已决,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陈胜也不是完全没有听陈余张耳的高见,他是有选择性的。

没听的,是陈胜依然在陈县称王了。

听了的,却是陈余张耳的战略,即主力西进直捣咸阳,再派人四处攻城略地,点燃反秦烽火。

陈胜的选择,验证了他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缓称王”的建议,陈胜肯定不会听的。

从陈胜本身来说,他并无任何意向、更无任何动力去复兴六国,我一个贫民贱民出身的底层老百姓,现在冒着生死举起抗秦的大旗,结果到时候还是你们六国贵族王室复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那时候谁肯听我这个小老百姓的?想摘桃子吃,净想美事。

唯一的选择,就是我马上称王,先把大旗树立起来,推翻秦帝国,整个天下都要尽入我囊中,这才是我想要的。

至于军事方面的考虑,陈胜全盘采纳了陈余张耳的意见,做出了“主力西进咸阳,散兵四处点火”的战略决策。

从陈胜的角度来说,他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但陈胜低估了天下憎恶秦帝国专制的程度,也低估了人们恢复六国重建分封的期望,更小看了六国名号对于国民的号召力。

陈胜着重于眼前利益,急于称王,树起自己的旗帜,就不能团结多数人,去打击少数人,这也导致了他必败的结局。

大泽乡起义首战告捷,消息一经传出,全国震动,天下百姓对秦王朝的仇怨瞬间被点燃。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既然陈胜吴广领了头,大家也不甘落后,许多郡县都杀了他们的长官来响应陈胜,联合西进以攻秦,造反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个人的暴动,众人的狂欢。

大家一起来造反,一起打进关中去,抢钱抢粮抢女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瞬间就成为世界潮流,天下大乱,天下人都疯狂起来。

陈胜称王后,以陈县为张楚政权的都城,调兵遣将,四面开花,到处攻城略地,扩大地盘,主要派出六路大军:

1.葛婴攻略蕲县以东;

2.武臣、张耳、陈余北略赵地;

3.周市略夺魏地;

4.吴广监督诸将,进兵荥阳;

5.周文西进,向函谷关;

6.宋留取道南阳,向武关。

陈胜派出多路大军,趁朝廷还没反应过来,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其中吴广、周文、宋留三路大军直取咸阳。

这三路大军,是陈胜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除了集中主力部队直取关中咸阳,关东六国地盘,陈胜也没有放过,同时调兵遣将,齐头并进。

陈胜这一番操作,的确显示了他自己的“鸿鹄之志”,主力直取咸阳,还要四处开花抢占地盘。

陈胜的鸿鹄大志,不是偏安一隅,占一块地盘尽情享乐,而是和刘邦项羽一样,取秦帝国而代之!

而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秦二世,坐在火药桶上面,醉生梦死,不理朝政,朝廷大权被赵高把持。

赵高掌权只有一个原则:皇帝高兴。

就算造反肆虐横行,也无所谓。

大家可能很疑惑,怎么没几个认识的?没错,最厉害的还没出来,这些老大没死完,厉害的小弟就没出头之日。

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出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天下瞬间又四分五裂了。

另起炉灶的第一人,就是陈胜派去北略赵地的武臣,率先与陈胜分裂,自称赵王了,赵国正式复立。

出人意料的是,武臣称王,是张耳陈余怂恿的。

张耳陈余曾劝陈胜不称王,此时却力劝武臣称王,不是他们接受了新思想,只因此一时彼一时,情势不同而已。

当时他们寄希望于陈胜能成就帝王大业,不称王是最好的选择,但陈胜执意称王,伤透了他们的心,他们就已看出陈胜不值得托付,于是一走了之,帮助武臣来对付陈胜。

此时劝武臣称王,正是树起山头,以谋后事之举。

武臣称赵王后,便派韩广去攻掠燕地。

韩广一进入燕地,受到燕国遗族的拥戴,在帝国垂危、遍地狼烟的情况下,这些人自然也有恢复燕国的期望。

韩广依葫芦画瓢,自立为燕王,燕国正式复立。

当然,其他几国也没放过这千载难遇的机会,都趁乱复立,六国复立,后战国时代格局形成。

陈胜派出的周文大军向西进攻,比想象的还容易,很快就攻进关中,直逼秦朝都城咸阳,早已不是小打小闹了。

危急时刻,秦王朝的遮羞布终于扯下来了,整个朝廷都惊慌失措,再不派兵,起义军就要杀到眼前了。

秦二世只好放下自己手上的美酒,推开身边的美人,召开紧急平叛工作会议,决定派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复立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想去支援陈胜起义军了。

说起这些复立的六国,只能一声叹息。

按说此时六国已全部复立,六国应吸取之前被秦国一一剿灭的教训,精诚团结,一致对敌,先把秦军打趴再说。

但穿鞋的永远和光脚的想的不一样,哪怕是刚刚穿上半只鞋,想法立马就变。六国复立之前,大多是跟着光脚的陈胜打天下的,那时就一个目标,一路向西,进入关中,推翻暴秦。

光脚的,思想单纯,目标简单明了。

但一穿上魏王赵王齐王这只鞋了,立马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想的就是巩固自己地盘,保存自己实力了。

不能怪权力腐蚀了人的心智。只能说,不是权力改变了一个人,而是权力体现了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再也不要伪装了。

陈余张耳的预言成真,陈胜吴广的好日子到头了。

(本章完)

</div>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