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满叔续弦 (第2/2页)
王思安在那女人一进门时,就相中了她,又见女人胸白如雪,心里更是喜欢。但一想到自己已经有四个孩子了,还要替女人养四个孩子,他就有点拿不定注意,于是说:“四嫂怎么认为呢?我这么穷,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四伯母看了看王思安,又看了看女人,觉得那女人面相和善,模样标志,就对她生了好感,于是笑着说:“老满,要不这样吧,你去把你几个嫂嫂都叫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穷不可怕,只要人不懒,不可能挣不到一口饭吃的。你不是还有一孔石灰窑嘛,养活几口人那还成什么问题。”
“嗯,好嘞。”王思安答应一声,快乐的走开了。
四伯母一边打开炉火,一边跟李媒婆和那女人拉家常。
崽崽把女人的两个**都吸空了以后,躺在女人怀里,幸福的睡着了。
不言而喻,这个女人当然是陈晓燕。
陈晓燕和死去的丈夫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大儿子十四岁,大女儿十二岁,小儿子四岁,小女儿三个月,中间两个女儿,因家里穷养不活,两三岁时便送给别人家了。
她家里没有半分田地,靠丈夫在码头上推脚炭(推脚炭就是把煤窑挖出的煤炭用独轮土车,人工一车一车的推到码头上去装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的一个家,偏偏上个月发洪水,丈夫在装船时没来得及上岸,被洪水连车带人冲走了。真是雪上加霜。
但是,悲痛欲绝的陈晓燕并没有被命运压垮,而是选择坚强,靠给人家当奶妈养活几个孩子。
李媒婆与接生婆一起给她介绍王思安时,并没有隐瞒王思安嗜赌成性,贪恋美色这些情况。但陈晓燕就是冲着王思安有一孔石灰窑而来的,因为她的大儿子像他爹一样忠厚老实、勤劳肯干、懂事乖巧。
她认为有她和儿子就可以撑起一片天,于是就答应改嫁给王思安。
待王思安把其他四个嫂嫂都叫到后西屋时,五个嫂嫂都看上了陈晓燕。关键的是:只要陈晓燕一进门,崽崽便有救了。
于是五个嫂嫂一起给王思安打气,极力撮合王思安和陈晓燕重组家庭,搭伙过日子。
王思安本来就已经看上了陈晓燕,又见几个嫂嫂大力支持,高兴的都有点手足无措了。
陈晓燕却大大方方的,很有主见地说:“他爹,我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黄花闺女,既然你不嫌弃我,我就不回去了,孩子们要吃饭,我就留下来做饭,你随李媒婆去我家,把我的孩子接来。顺便把我几件破衣服拿来。今晚,我就是你的人了。我还有几个铜板,明天我们把哥哥嫂嫂叫到一起吃个饭,我们拜个堂,大哥大嫂就是我们的高堂,以后我们俩就是夫妻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王思安嘿嘿嘿的一路傻笑着跟在李媒婆的后面去了宝塔村。
陈晓燕随遇而安,热情地招呼几个嫂嫂。她一边收拾屋子,一边跟嫂嫂们拉家常,就像跟五个嫂嫂已经是多年的老妯娌一样,既亲切又和眭。弄得五个嫂嫂都说老满是睡在水缸旁的润气(运气),交上好运了。
王思安的确是交上好运了。陈晓燕不但勤俭持家,而且心地非常善良,自从进了王思安的家门,就起早贪黑的忙起了家务事。将王思安的四个孩子也视如己出,对王思安的哥哥嫂嫂们又敬重,又嘴甜,出出进进都是哥哥嫂嫂前、哥哥嫂嫂后的叫着。有点好吃的也要每家都分一点。
王思安不去石灰窑上干活,她就叫自己的大儿子去;王思安不去送石灰,她就自己去。辛苦了一天回来,接着又做家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她不但不骂丈夫,反而还替丈夫端茶倒水,洗澡搓背。夜里搂着王思安睡觉。所以王思安娶了陈晓燕以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赌博了。
陈晓燕把从前夫家带来的四个孩子,都跟王思安的姓,大儿子叫王帮仁,大女儿叫王启环,小儿子叫王帮毅,小女儿叫王启秀,王思安的小儿子叫王仲喜。
王启秀和王仲喜两个娃儿出生日子只相差三个月,陈晓燕用自己一个人的奶水喂养两个宝宝。有时候因为太过劳累,奶水不够,她总是给仲喜喂奶,给启秀喂稀粥或是米糊。
王家祠堂的人个个都说王思安懒人有懒福,找到陈晓燕这么一个好老婆。
而陈晓燕虽然每天都脚没停手没歇的辛苦,但她也感觉很幸福,毕竟王思安有一幢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还有一个石灰窑。虽然辛苦一点,但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有一碗饱饭吃。也不用遭人白眼。
她的大儿子帮仁很能吃苦,并且听话又懂事,每天在窑上干活,都是伯伯前伯伯后的叫着长辈们。他还专挑累的活干,伯伯们都很喜欢他,不但帮他烧窑,还教给他技术。
小帮仁很快就学会了抡大锤、打钎眼等一些技术活。只是装炸药还需几个伯伯帮他。
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但帮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饭量超大。伯伯们都高兴的叫他小草包!
帮仁也不反感这个绰号,还总是自嘲自己就是个草包肚子。
令王思安难以置信的是,自己这么一个混世魔王,竟然有如此的福份。
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是他一直针对的五哥王思礼的大女儿秋霞在暗中帮他,是朱家太太自掏腰包花了两块大洋请李媒婆去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