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返1985 > 第三百五十七章:要想富先修路

第三百五十七章:要想富先修路 (第2/2页)

秦思淼则是完全不在意,别说是以前,就算是现在秦家靠边站了,安排个把县官还是轻而易举的。

江映月之前管理冬正电器的时候也经常跟当地官员打交道,而且还都是大城市的官员,也并没有觉得姚书记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在亲戚们看来,当地一把手亲自来李家拜年,这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待遇,放在古代县官号称“百里侯”,也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存在。

以前大家只知道李冬有钱,但是现在看来,这位可不仅仅只是有钱那么简单了。

李冬装模作样的带着姚书记在楼上转了一圈,随后一行人来到了三楼阳台,望着四周的白茫茫的一片。

姚书记感慨道:“三年前我刚到老屋村的时候,真没想到,这里能发展成得这么好。”

一旁的李大河也是颇为感叹,老屋村之前是什么情况他可比姚书记清楚,三年前放眼望去村里还全都是土屋,还有的甚至住着茅草屋,而现在呢?全都盖了红砖瓦房,就连小洋楼都起了好几栋。

以前杀猪都要留着过年,现在?想吃肉随时吃肉,这在三年前,他想都不敢想。

李冬也会想起前世,父母在老家辛劳了一辈子,最终也没有走出这里,他在外打拼几十年,也仅仅只是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有的时候他甚至有种错觉,怕自己现在是在做梦,梦醒了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煽情过后,姚书记连忙把话题引入正规:“李总,现在老屋村已经建设得很好了,但是咱们襄城还是很落后啊,你看是不是也为襄城的经济建设出份力?”

李冬心里暗笑,果然来了。

“姚书记,不是我不想在襄城投资建设,主要是现在的时机未到,别的不说,就说这道路吧,光是运费成本都承担不起。”

其实襄城跟很多内陆城市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交通不便,1989年国内连高速公路都没有,运输完全靠国道,然而国道的道路状况实在是太差,一百公里往往要跑上两三个小时,而且糟糕的路况也让货运车辆经常出现问题。

沿海城市在这方面有着航运的优势,运输成本极低,而且沿线铁路交通网也比较发达,这也是上头下定决心要发展沿海城市的根本原因。

要想富先修路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姚书记还是有些不甘心:“这个运输成本,我们可以给与一定的税收减免作为补偿嘛。”

李冬依旧摇头:“姚书记,这不是税收减免的问题,我在广州和深圳的工厂生产的都是电器,需要许多国外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如果我把工厂搬到襄城,就必须将零部件也运到襄城,进行组装后在发往全国各地,这当中的成本增长会让工厂生产的产品毫无竞争力,很快工厂也会倒闭,不仅无法带动襄城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襄城今后招商引资的难度。”

这也是之前李冬拒绝郑书记、许书记的原因,历史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李冬虽然有了一定的身家,却也没有自大到能够逆历史潮流的地步。

“难道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姚书记失落的看着面前白茫茫的一片,喃喃道。

李冬看向李大河:“那倒也未必,二叔伯,你跟姚书记汇报过咱们村工厂的情况吗?”

李大河嘿嘿一笑:“这不是还没来得及嘛。”

姚书记惊奇的看着李大河:“李乡长,你们村什么时候开办工厂了?我怎么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