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薪火君子 (第2/2页)
想着想着,便嘴角上扬,眉眼弯弯,只是终究还是垂下了手。
周老圣人抱着弟子的尸体,那个老人的脊背似乎更弯了,原来苍老的老人,仿佛更加的苍老了。
“这一生,为师对你要求太苛。你不曾有一刻逾矩,开怀不曾放声大笑,失意不能悲声痛哭。是老师对不住你!”周老圣人看着弟子面带微笑的脸,轻声的说道。
周老圣人抱着姬渊陟的尸体飞上西山渚,老师为弟子下葬,待垒起坟头之时,周老圣人靠坐在弟子的坟旁。
“老师累了,你且给老师靠一靠。”周老圣人自言自语,“怎么样,这个位置好吧?一眼就能把整个东湖圣地都收在眼底了。”
“这是老师我选的埋身之地,你走慢些,等等老师,很快老师就来找你了。”
周老圣人就这么靠在坟旁,眼睛看着东湖圣地,看着南山。
他看到了那个摇头晃脑的孩子,总因逃课调皮被讲学责罚。
他又看到了那个扎着总角的小孩,见自己扫地,上来帮着自己扫地。
他看到那个丰神俊朗,风姿绰约的少年,在学宫辩道的厅堂里,舌灿莲花,压倒众人。
只是泪水在眼眶里越积越多,终究模糊了那些身影,模糊了小童,模糊了少年,模糊了一个持剑而立的君子。
老人今天没有扫慎独阁的台基,只拿着扫帚,坐在石阶之上,怔怔出神。
李弘博从远处蹦蹦跳跳的过来,见到老人坐在石阶上,便整理了身上的儒袍,从容走过来行礼,“先生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人回过神来,望着这个穿着儒袍,扎着总角的小童。问道:“君子当如何?”
小童清清嗓子,正声答道:“回先生,君子当为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老人莞尔一笑,问道:“你能做到么?”
“回先生的话,弟子曾听一人说,君子之心当坚而阔。学生现下做不到,但怀有坚定之心,感念天下之阔。日复日,年复年,终究有一日能做到!”
老人招招手,示意小童过来坐下。那小童便走过来,坐在老人身边。
“你很不错,非常不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许,你可以行千里,行的比老头子更远。”
“弟子不敢,只能随着先生的脚步,望着先生的项背。真有走到先生前头的那一天,也是因为先生先开了路。”
老人从怀中掏出三个细细的玉竹筒,交给小童,“你的路还有很长很长,这条路上有青草,有芳菲馥郁,也有荆棘,有猛兽。你可怕?”
“学生不怕!”小童接过竹筒。
“把他们放好,有生命之危时,才可以打开,知道了么?”老人宠溺的看着小童。
小童将竹筒放入怀中,答道:“多谢先生,弟子知道了。”
老人摸了摸了小童的头,轻声说道:“以后要难为你,帮老头子扫扫这些灰尘了。老头子扫不动了,就只能难为你这个孩子了。”
小童站起身来,给老人深深作揖,说道:“先生放心,弟子以后日日来帮先生扫地。”
说完便拿起比自己还高的扫帚,笨拙的清扫着台基。
老人用手撑在上一层的台阶上,看着那个笨拙而又认真扫地小童,再看看天空。
时光如水,岁月无情。你在意也好,不经意也罢,它总是不疾不徐的走着,挽留不得。
转眼间已经十二月了,林慎之容映岚还在北行的路上。今日他们路过呈州的一处高山,便登山而去。
以往只见过南方的大山名川,自从往北行之后,高山愈来愈少,多是平原,偶有丘陵。
二人正行于山林之间,只见一队喇叭在密林之中。二人藏匿身形,看着这一队西域而来的喇叭。
“这不是那玄同曾与之辩论过佛法的一行人么?怎的会出现在此?”林慎之轻声道。
容映岚说道:“不知道他们究竟有什么企图,林哥哥我们且悄悄的跟上去看看。”
林慎之点头赞同,二人便瞧瞧的跟在他们身后。
只听的此时有一人向领头的大喇叭抱怨道:“师傅,国师让我们来中州寻大山龙脉撅断,这中州大山何止万千,我们何事才能回番州啊?”
“闭嘴,且就当作苦行修心了,再敢多言,你便自己回番州去,不要在做我弟子了。”领头的鸠摩罗训斥道。
挨了训斥的喇叭,只得说道:“弟子知错了,还请师傅莫怪!”
鸠摩罗摆手示意他不必说了,“快些找到龙脉,大家都仔细些,有天材地宝之地,必是龙脉所生之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