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红尘多误会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九鼎风云志!
杨熙初归长安,完全不知如今庙堂草野格局形势,若在之前,他定会惶然无措,不知该去何处。
但如今的杨熙,已不是昔日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而是经历了生与死考验的宗室遗孤,看过了人性百态的长途旅者,更是百家万藏贮于胸中的百家“司书之人”,即便向来引导他的若虚先生不告而别,也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他仍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心中有了目标。
想要了解如今长安城中形势,他能去的地方其实不多,一者自然是尚书官署,这是他就职的衙门,若想知晓半年多来发生的与他切身相关之事,直接去往尚书衙署,询问同僚乃是最直接的选择。但他当初意外离京,不告不署多时,如今还不知衙署之内对自己是什么态度,也许自己已经被除官停职也未可知,贸然前去自不是明智之举。
另外一个选择,便是去往先生曾经就职,自己也曾就学的太学,那里虽不是朝堂官署,但博士众多,弟子如云,皆是息关朝野之士,而且太学之中首重传承,不至于像尚书署一般规矩森严。更重要的是,若无意外,他的知交好友王愈尚在太学就读,自己的授业师傅丹夫子也在太学教书,先找到他们,又能省却诸多麻烦,知晓更多消息,从而趋利避害。
他一路走向长安城南,经由覆盎门出城而去,期间再无人对他过多关注,谁也猜想不到,昨日他还躲躲藏藏,唯恐自己和身边的孩童被人发现。
如今箕子已被藏在暖玉楼中,他已再无牵绊,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那未竟之事。
是的,虽然先生未留只言片语,便离开了长安,但是他之前对杨熙说过的话,杨熙一直记在心中,片刻不敢或忘!
当杨熙知晓自己宗室遗孤身份,成为百家万藏的传承者之后,先生曾经以“上中下三策”的说法,给他指出了可能的道路。
上策便是竞逐至尊大位,以胸中所学经世治国,纵横宇内,成为一代明主。
中策乃是身蹈官场,进可求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位,如董夫子、王巨君一般展毕生所学,左右天下国运,退可巡牧一方,生息利民,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而所谓下策,则是做一名教书先生,将自己所知所学传承下去,让自己胸中掌握的百家绝学不致断绝,听凭门生弟子开枝散叶,泽被天下。
杨熙不愿陷入皇室倾轧,也深知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道理,反而是做一名教书育人的先生,这听起来见效最慢,几乎要耗尽一生之力的下策,最合了杨熙的心意。
天下之学,咸在太学,难道先生当初说这“三策”,便已在暗示他,终于会有这么一日,他要去往太学,寻求破局的关键么?
太学之所在,便在长安城西南五里之处的近郊。
此时正值春和景明,虽然是清晨时分,仍见无数儒冠学子从道旁寓舍行出,一边呼朋引伴,阔论高谈,一边走向那远处的辟雍明堂,准备开始一天的早课。
杨熙走遍满目疮痍的九州大地,所见所闻皆是黎民的悲苦,如阴霾盘旋心头,如今看到这些胸怀大志、腹有经纶而又无忧无虑的年轻学子,脸上不觉露出一丝微笑。
不管这些学子在此读书,是为了功名还是利禄,是为了出人头地还是养家糊口,他们总归是文脉得以传承、汉祚所以延续的基石和保证。
不知不觉间,杨熙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已经不再流于表面,而是直指根本,看透本相,这不仅是因为他年岁渐长,经历渐丰,更是因为他已成为“百家万藏”真正的传承人,恰如登临绝顶,对世间之事自是一览无余。
因为杨熙也穿着一身布衫,与寻常学子诸生无异,但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这个看似闲庭信步的少年,步伐其实极快,旁人要走三步的距离,他好似一步便可跨过。
不过诡异的是,杨熙走得这般快法,有时几乎在其他学子身边一掠而过,却始终无人关注于他,发现他的异样。
这当然不是因为路上的学子都是瞎子,而是因为杨熙展开“禹步”赶路,神意却是散布周身之外,一有人将视线转来,他的
步法便随之转慢,让人看不出异样端倪。这并不是杨熙有意为之,而似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绝似神道术法中的“障目”之术,却又似是而非,神乎其神。
要去太学,必然经过尚冠里,也就是丹夫子宅邸所在之处,虽然日前杨熙已从吕节那里知道,丹青姑娘仍在等待自己回来,但他实在是提不起勇气,就这么去面对这被自己辜负许久的姑娘。
还是先去太学,等见过了丹夫子,问过别后情形,吃完这位业师的痛骂,再去面见青儿,赔罪道歉罢。
须臾之间杨熙已行至太学之前的广场,营造法度严谨的学宫轩宇两侧排开,其中最为宽大者乃是学子早课晚课聚集之所,虽然晨曦方明,但已有隐隐传来的读书声。
学问一道,惟精惟勤,天赋如何虽然重要,但能成大德者,无一不是勤恳奋发之辈。
杨熙四处一看,忽然在学宫之外的墙角之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身量不高,身形却是有些佝偻,一身青衫已是洗的发白,手里握着一卷书册,看那皱眉苦吟之态,不是王愈,又是何人?
“谦古,你呆在此处作甚?为何不去堂中早课?”杨熙悄悄走到他的身后,猛然拍了拍他的肩膀,顿时将王愈吓了一跳。及至转身过来,看见身后站着的人竟是杨熙,王愈才由惊转喜。
“延嗣!怎么是你!”王愈将那卷书册塞入袖中,双手猛地抓住杨熙的肩膀,“我还以为...你随着若虚先生....离开长安,再不回来了呢!”
杨熙笑而不答,王愈这才敏锐地发现,一别半载,杨熙的身量高了不少,脸上也多了沧桑之色,皮肤虽然有些发黑,却已不复往日的病容,整个人的精神气度都似提升了许多,甚至有点类似若虚先生一般的感觉了。
“你...这些时日究竟去了哪里?发生甚么事了?”王愈后退一步,重新上上下下审视这位昔日好友,觉得他又是熟悉,又是陌生,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杨熙听见好友这般直截了当的询问,心中却忽然放松了许多。
虽然经历了许多匪夷所思的变故,身份也越来越复杂,但是对王愈这位好友来说,自己仍然还是那个杨熙。
“遇到了一些一言难尽的事情,不得不离开长安一段时间,”杨熙展颜一笑,“此时事了,自然便回返长安来了。”
王愈是何等聪慧之人,自然听出杨熙的语焉不详,其实是有难言之隐,当下也不再追问,只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