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将陆抗总堪伤 (第2/2页)
陆抗手下诸将,深感此次压力之大,纷纷提议:"集中优势兵力,在晋国援军到来之前,攻下西陵,以断绝晋国的念想。"
但陆抗反对这一方案。说当年他领兵守防西陵时,修筑了十分坚固的城防工事,后来步协、步阐兄弟俩,又作了修缮加固,因此西陵是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如果先予攻城,万一攻不下,就会受到多面夹击,如此,胜算就会倒向西晋。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这次先不攻城,集中力量先打杨肇,只要将杨肇打怕、打趴,胜算就会属于我们。
接下去的战争走向,一如陆抗所分析般。杨肇做梦也没想到,陆抗会先行对付于他,几番交战后,除了杨肇和一些亲信逃出生天外,几乎全军覆灭。羊祜、徐胤两路援军,生怕重蹈杨肇覆撤,慌忙退兵。如此,西陵也就变成一座孤城。接下去,陆抗实施攻城,西陵很快重归吴国。城破之际,步阐家族及主要反叛官员皆被诛三族,数万被胁从者则皆赦免。
西陵争夺战后,晋国名将羊祜十分佩服陆抗的军事指挥才能,便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陆抗商定交战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每次都会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如有禽兽被吴国兵士所伤,但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吴将怕内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说:"羊祜哪会对人下毒。"吞服而下。如此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对此,孙皓很不理解,斥他糊涂。陆抗回复:"一城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何况大国乎?"孙皓无言以对。
孙皓为人残暴,荒淫无度,随心所欲,杀人如麻。远驻西陵的陆抗,深为忧虑,多次上书苦劝,但孙皓皆不理会。陆抗也是无奈,只好自己恪尽职守,慎保边圉。公元273年三月,陆抗被拜大司马、荆州牧。翌年秋,陆抗病逝,享年48岁。
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公元279年,晋军伐吴,其作战方略,与陆抗生前力谏孙皓早作防范的忧虑完全一样。
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内有"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公元1123年,宋室依唐惯例,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陆抗在列。成书于北宋的《十七史百将传》中,也有陆抗。
陆抗的子女,在风云骤变的吴国归晋与西晋"永嘉之乱"中,结局凄惨。因于篇幅所限,不在此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