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孝与不孝生死绕 > 识时务者公孙康

识时务者公孙康 (第2/2页)

凉茂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危如累卵。将军拥有十万余众之兵,却安坐于自己家中,静观朝廷在成败之间努力,作为国家的一个大臣,这么做能说得过去吗?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日夜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苍生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盛,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无出其右了。现在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朝廷也就无暇追究将军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责。不想将军你不但不思过,反而想要兴兵向西进攻冀州。只要战端一开,生存还是灭亡,就由不得将军考虑了。将军,打与不打,您好自为之吧。"

刚才拥赞公孙康决策的将领们,听罢凉茂之话,无不面面相觑。公孙康沉思了一会,道:"凉茂说的话,对啊!"

公元205年,曹操遣派大将张辽进兵海滨,即时下山东省东莱市一带。张辽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杀了公孙度称王时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不仅导致公孙康失去了其父苦心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而且失去了拱卫辽宁郡本部的东面屏障。

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大军亲征乌桓。该年八月,曹军在白狼山之战中,大破乌桓蹋顿与袁尚、袁熙联军,蹋顿被斩阵中,袁尚、袁熙带着残兵败将转投辽东郡公孙康。

有人进谏曹操乘胜追击,不让袁尚、袁熙有喘息之时,曹操淡定地说:"我想让公孙康把两袁的人头给我送来,因此无须劳师动众,尾随而去。"说罢便令大军就地扎寨休整。

公孙康闻知袁尚、袁熙来投,初始想予接纳,但在有识谋士"不可引来曹公杀伐"的劝导下,决定斩杀两袁,于是先在营帐中安排了精悍勇猛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入内商谈。等到两袁随他入内,还没坐下,公孙康就令伏兵动手绑了两袁,然后将兄弟俩抛在冰凉的地上。

袁尚对公孙康说:"人还没死,难忍寒冷,能给我俩一片御寒的坐席吗?"

公孙康讥笑道:"你俩的头颅,马上就要去走万里路了,还要坐席何用!"

于是斩杀袁尚、袁熙,将人头快骑送往曹操营中。这就是《三国演义》中,体现曹操谋士郭嘉神计妙算的一个桥段。曹操虽知公孙康内心不服于他,但仍装出高兴的样子,赏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左将军。

之后公孙康以曹魏大臣、边将身份,牢牢控制辽东郡。公元209年,公孙康大破侵扰辽东郡的高句丽、韩濊,即时下朝鲜、韩国,剿灭乱军,攻下国都,扬威朝鲜半岛。

公孙康卒年不详,大致推算应在公元219年左右。因其子公孙晃、公孙渊年幼,辽东官员推立公孙恭接任辽东太守。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派使者授任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爵平郭侯,并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那么公孙恭的结局如何呢?欲知详情,不妨搜看本人所撰"公孙家族系列四篇"中的"绝处逢生公孙恭"一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