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乃是一好人 (第2/2页)
孙策死后,曹操上书汉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不让华歆离去,华歆认为,自己此去,有三好处:一是遵奉皇命;二是结谊曹操;三是宣传江东。孙权于是答应。听说华歆进京赴任,亲朋好友皆送"巨礼",华歆全收,但注明赠者。到了启程那天,他将赠礼全都摆出,以途中携带、恐遭匪贼劫掠、遭至命丢为由,一一退回。
华歆到达许昌,即被授为议郎兼司空军事,不久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汉献帝任华歆为军师。曹操受封魏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220年,曹丕承继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并向曹丕呈上皇帝玺绶。之后,曹丕改任华歆为司徒。
华歆贵为曹丕身边大臣,为政仍如以往清廉,所得俸赏,常接济亲戚熟人,家中余粮不足百斤。魏国有个制度,就是将罚没为奴的年轻女子赏赐给大臣,华歆从不收留,而是让她们自找中意之男出嫁。曹丕感赞:"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驾崩,曹睿即位,封华歆为博平侯,增邑累计一千三百户。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提议让管宁担任太尉。曹睿没有同意,认为华歆生病,行走、下拜不便,可以乘车坐轿,上殿由卫士抬送。此后三公凡有疾病,就把抬着上殿做法当成旧例延用。
公元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进军征伐蜀汉,曹睿车驾亲临许昌。华歆面见魏明帝,提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建议曹睿以"修文德"为重,能不征战,尽量不征战。曹睿被华歆的恳切言辞打动,加上恰逢秋季大雨,行军运粮困难,遂诏令曹真退兵。
公元232年1日30日,华歆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曹睿将华歆的户邑,一部分封给其弟华缉。华歆之子华表则世袭爵位,后来官至尚书。
华歆著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失。但《请叙郑小同表》、《谏伐蜀疏》、《请受禅上言》、《奏讨孙吴》等,在《全三国文》中有载。
看罢本文,华歆似乎是个高风亮节之人,但奇怪的是,《三国演义》中,华歆却是一个趋炎附势、助纣为虐之徒。这是为何?敬请阅读本文姊妹篇一一"华歆疑似一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