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2/2页)
基于《三国志平话》提供了貂蝉与吕布原是"夫妻"这个情节,以各种杂剧创作见长的元代戏剧剧本作家们,以丰富的想象力,推出各种加强版,细化貂蝉的身世、背景、性格等。比如《夺戟》一剧中,貂蝉原名任红昌,因为进入汉朝宫廷后,负责掌管貂蝉冠,故被封叫"貂蝉"之名;在《连环记》一剧里,又说貂蝉有个父亲,名叫任昂,家住在忻州木耳村。
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是原始剧中的貂蝉,还是加强剧中的貂蝉,这个角色所承载的主题形象,带有明显的缺陷甚至萎琐,因为她一开始的定位,仅是司徒王允所设连环计中的一个工具罢了一一察知貂蝉就是吕布失散的老婆,王允就威胁她:"如果你想与丈夫吕布团聚,就必须先用色相勾引董卓。"貂蝉思念吕布心切,也就同意。这在封建时代,显然有违夫妻人伦,缺乏逻辑基础。故尔不论元剧作家们如何添油加醋,貂蝉始终成不了正面、正义、正统的角色。而王允因为运用了卑鄙手段,又遭民众嗤之以鼻,说他的做法,纯属是见不得阳光的小人勾当。
如此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开始创作小说《三国演义》,他在博览所有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文字素材前提下,对貂蝉这个人物进行了再创作,具体做了"三删两增"。现将"三删"内容和"两增"内容分述如下:
一删:罗贯中删去了原来版本中貂蝉与吕布的夫妻关系,强化了爱情的戏剧性、冲突性;二删:罗贯中删去了原来版本中貂蝉的姓名、身份背景以及其他诸如父亲之类的枝叶,将其设置为一个身份奇特的女子,强化了貂蝉的神秘感;三删:罗贯中删去了貂蝉在吕布众叛亲离直至灭亡这个阶段时那些画蛇添足的故事,完全不再交代貂蝉的最终走向,让读者因此而产生惆怅感,为其牵肠挂肚。
一增:罗贯中大大增加了貂蝉的魅力指数,充分展示了美女爱英雄的故事性、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冲突感;二增:罗贯中大大增加了貂蝉的奉献指数,将貂蝉设定为是王允的养女,既让王允有了人情味,又让貂蝉为了报恩义父养育之恩,不惜献身参与锄贼行动。
罗贯中确实是个高手,他用他手中的笔,塑造出了一个集美丽、大义、坚毅于一身的貂蝉,不仅让她成为一个匡扶东汉国运回归的巾帼,而且让貂蝉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序列。
厉害,罗贯中,感谢你创作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