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富贵女出嫁 (第2/2页)
“衣裳呢?”
“在这里。”
只见他脱下外套,露出里面的衣裳,一层又一层,看上去很胖。全部脱下,竟然有十几件衣裳。
县令一看,这些衣裳全是年轻女人穿的,以红色为主。
还有家居平素穿的。
都是素色,也不是适合老年妇女多穿。
县令问:“你确定是给你姑妈穿的衣裳吗?”
“确定!”
“大胆刁民!竟敢欺骗本官!来人,给我狠狠地打三十大板再说。”县令吩咐道。
三个“胖子”一看这阵势,这是要狠狠打的节奏,不说,自己的臀部就要遭殃。说不定还有后背脊梁都可能打断。
还是说吧,见风使舵,好汉不吃眼前亏。
“老爷,是这样的,这个事在三天前就预备好了,我们的线人发现富户在筹备嫁妆,就开始预谋盗窃已经准备好的嫁妆。先踩点,然后在三天后的夜里潜入该富户,盗窃嫁妆,得手后来不及运走,就突然封城,接着,看到公告说还要全城大搜捕,小的们没办法,才出此下策,铤而走险,通过人作为工具,穿上衣裳蒙混出城,谁知还是没能逃过老爷的火眼金睛。小的们为避免皮肉受苦,全部说出来,请老爷放过小民,小民再也不敢犯法了。”窃贼说。
果然,只要一个说了其他的都跟着说,接下来的审讯就容易的多。看来,县令还是有本事的。
这个本事还是从付颖那里学来的。付颖要求全部城内的居民都在家等待检查,官府要挨家逐户地拉网式搜查,这样,每家每户都会去,窃贼盗窃了嫁妆,十八杠和十八挑,弄了不少,要想达到目的,就是将这些嫁妆弄出去,必须要下功夫,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这个办法,就是将衣服穿起来,穿了很多衣裳,结果成了胖子。
胖子要出去,谁也不能拦,第一次出去畅通无阻,等再次进城,就露出了马脚,就是再厉害的人,也无能为力了。
县令断定没错,结果,将所有窃贼一一抓获,一个不剩。
付颖协助县令破案,县令感激不尽。这个案子影响较大,很多人都知道了,当然包括当今皇上。皇上也知道了付颖的大名,清楚他就。是卜慧书的学生,竟然和他一样。真是滑稽!
付颖离开枣阳,回到了老河口,老河口市人也听到这件案子,对付颖更是敬佩和尊重,付颖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问,他就说这是他的老师,也就是皇上的老师,卜太师的教导,没有卜太师,就没有他的今天,是卜太师的教导,让他学会了侦破案件。
几个胖子,没有逃过付颖的眼睛,只有认罪伏法,最后发配边疆,可能再也无法回来,盗窃嫁妆,最后落个发配边疆的后果。
这个方法一条妙计,运用娴熟,炉火纯青,令人佩服。
一日,付颖正在书房看闲书,有人急匆匆来,付颖问:“何事惊慌?”
“有人击鼓告状,一大清早就来,看样子情况紧急。”衙役来报。
“好,升堂。”付颖吩咐,然后来到公堂之上。
“下跪者何人?”付颖问道。
“小女子姓王名巧儿。”
“为啥来告状?”付颖问。
“不是,小女被人告了,老爷,请看,小女子是被绑着的。”王巧儿答道。
付颖一看,的确是绑着的,他立刻吩咐松绑。
到了公堂之上,要给人平等权利,在没查明案情之前,人人都没有罪,不能先定罪,再找证据来证明犯罪事实成立,如果是这样,就是先入为主,容易办成错案。
付颖很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为了避免犯罪,就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办案,只要按照法定程序来办案,就不会出现问问题。
王巧儿被松绑后,心里很舒服,觉得遇到了清官,心里就特别惬意,感到很满足。
然后,付颖问:“什么事?”
“她谋杀亲夫。”众人言道。
“怎样谋杀的?有无证据?”付颖问道。
“这个,这个,这个。”
“你们别这个那个的,问有没有证据?或者证人?有没有证明谋杀的证据?”付颖问。
“小女子冤枉啊冤枉!”王巧儿哭泣道。
“你是怎样被冤枉的?”付颖问道。
“小女子和我丈夫结婚一个月,小女子的丈夫姓司马,名叫三郎。司马三郎,就是我丈夫。”王巧儿言道。
“明白了。请继续。”
“小女子一个月后回娘家居住数日。昨天刚回到婆家。今天早上起床给小女子的丈夫熬粥喝,没想到,小女子的丈夫在喝了粥之后,突然倒地,喊肚子疼,不一会时间,来不及请郎中,三郎就一命呜呼,小女子实在没有毒害亲夫,却被诬陷说是小女子毒杀亲夫,另有歪心思!”王巧儿言道。
“什么歪心思?”付颖问道。
“就是说,公公婆婆怀疑小女子在娘家有情人。”王巧儿言道。
“是吗?这有道理吗?有没有证据?”付颖问。
付颖一问,没有应答,因为公堂之上,说什么都要有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就不要说,免得烂舌根。
但是,可以理解司马家三代单传,到司马三郎这一代,就此画了句号,无论如何,老爷子老奶奶,也就是三郎的父母想不通,可以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程才能适应。
这样的猜测,容易理解,毕竟想要保证司马家能继续延续香火,王巧儿长相俊俏美丽动人,人见人爱,难免会有人存在非分之想。如果长相一般或者丑陋,司马三郎也看不上,也不会娶进不门,倒是担心新媳妇会跑,不过,结婚一个月,还没有这个现象,二人的关系非常好,不是想象的那样糟糕,相当于在蜜月期享受美妙的生活,不存在相互背叛的问题。
付颖看出来,王巧儿也没什么坏心思,突然被公婆绑了,心里还是不舒服,甚至感到了痛苦。
这个痛苦也只有她才能体会,其他人都不能明白。因为这个地方的风俗就是这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存在其他可能。
心好心不好,风俗习惯都是这样,需要忍耐,坚持,要不然,就存在风险,存在问题。不小心,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材料,话说起来容易,听起来难受。这个就是现实,谁都无法改变。只能顺天承命忍耐到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