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地府升职记 > 143. 蛛丝马迹

143. 蛛丝马迹 (第2/2页)

----

再见到刘大有的时候,他正钻在一堆文书里,不知忙些什么。应无尘也没上前,就站在堂下问道:“毕焕遇害的那地方,现场调查文书给我看看。”

“现场?调查?还文书?”刘大有头都没抬:“哪有那种东西。”

听对方这样说,应无尘人都傻了。

卧槽?

城隍司的工作开展不到位,你刘大有身为领导,竟然如此理直气壮?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可不是跟对方扯皮吵架的时候,于是应无尘收回吐槽的心思,调转了语气缓缓问道:“那有没有桃止山附近的相关记录?”

“哪方面的?”

“比如植被生长、人员往来、守卫轮值记录这一类的。”其实应无尘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桃止山附近的卷宗记录有哪些,只是从上次出城时看到过一片桃林,他就想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先从这方面着手。

“哦?”刘大有发出一声惊疑,然后终于抬起头,开始正视应无尘。

他盯着看了半天,最终咧嘴开笑着说道:“喏,这些都是。”说完还拍了拍桌上的文书。

应无尘也没时间理会对方的各种心思,二话不说就绕到影壁后面,果然找到了几张空椅子。他提着其中一个,就回到堂前坐在刘大有对面,开始跟他一起翻找起来。

这次跟下午去判官司的那次不同:吏员们查的是往年的城外遇难者及其相关记录,是已经尘埃落定归档了的卷宗。如今要查的,却是桃止山附近的“风土人情”。

所以才需要应无尘亲力亲为。

这两件事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于以古证今,看这次的案子是否有迹可循;后者在于,通过环境等客观因素,知微见著的复现毕焕遇害的场景,由此倒推当时发生了什么。

以应无尘的眼光来看,前者的作用不大但又必不可少,因为是做给官面上看的。毕竟此刻酆都城内,毕焕遇害一案的官方对外的口风还是图财害命,所以去判官司调查卷宗,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应无尘也需要借此机会,判断城隍司内部人员的成分,毕竟要是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四个判官,都知道毕焕一案的真相了,那就说明城隍司早让人渗透成了筛子。也就没有了勾连的必要。

所以查卷宗的时候,他才任由吏员们去翻档案,自己陪着四个判官喝茶。

好在结果尚可接受,四位判官暂时不清楚案件的真相,城隍司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而如今跟刘大有一同查桃止山附近的文书,意义就稍显不同了,因为这才是本次案子能否侦破的关键。

其实刘大有的想法跟应无尘基本一致,否则也不至于自己蹲府衙里查资料,任由对方在外面折腾。因为他知道,判官司那里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

临近傍晚时间,应无尘扭头看了眼外面的天色,他脑袋里忽然冒出一个疑惑来——死了儿子的卞城王,为什么如此安静,一天时间都没来城隍司追问案件进度?

这非常不合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