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千剑 > 第四十四章 历史的尘埃

第四十四章 历史的尘埃 (第2/2页)

老和尚笑道:“我看到你砸了那秃发一坨狼粪,就知道癸丑稳赢了。你平时贪玩,施展这些小手段时不要让人看到,容易招惹是非的。”

十方拍着胸脯道:“我这么机灵,师父还不放心?不过要能多学几招空手夺白刃的功夫,就更不怕坏人了。”

“哦,你说的是空手互博的手法?在山里你贪玩不去学,现在又想学了?想学就找癸丑教你。都是些末学小事。有我们在身边,这些粗浅的功夫你也用不上吧。”

“不粗浅,我不嫌粗浅!以前还以为是花架子呢,想不到这么厉害。您看这世道多凶险呀,学几招防身总是好的,有备无患嘛!”

成为武林高手的愿望有了实质的突破,他心满意足的回了帐篷,闭上眼,一会儿就做起了美梦。

第二天,队伍依然驻扎在原处。听癸丑说,王如将军已经随贾聪先一步进了长安城。临走时,贾聪千万嘱咐他,说一定要进城休息几日,再启程去洛阳。

大清早,十方跑出去撒完尿,又捂着肚子在草丛里蹲了半天,才一脸惬意的站起来,深情的吸了口清新的空气。扭头看到老和尚提着一大一小两只背篓站在身后,笑眯眯的瞅着他。

“咦,师父好巧啊,你也撒尿?难道是大号?嘿嘿,我这儿有几张叶子擦屁股。给你吧,软的很呢。”

“呵呵,你这小猴子,也亏得为师脾气好啊。我不撒尿,我是专门来找你的。”

“找我?”十方麻利的系好裤带,好奇的问道,“难道师父想通了,要亲自教我空手功夫?”

老和尚摇头,道:“为师想找你一起去眺望长安城。就在昨晚癸丑打架的那座山崖顶。”

“只是看风景?嗯,也好啊。反正今天没事,我也想再仔细看看长安城呢。”

两人结伴走出了宿营地,沿着山路走到了西山的崖顶。清冷的风卷着潮湿的寒气从大湖深处刮来,吹得僧袍随风飞扬,让人精神一震。

老和尚站在寒风中举目远眺,忍不住感叹道:“你看啊,这就是那座昆明池。果然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昆明池?原来这就是昆明池。”十方如梦初醒,又恍惚如坠光阴大梦。

历史上的昆明池在宋时就已经消失。后世在昆明池修建了遗址公园,伫立起高大的船模建筑,却终究只能从古人的诗句中窥得这大湖的一鳞半爪,遥想当年的万顷碧波、浩淼波澜。想不到,他居然亲眼见到了早已消失于历史的昆明池。

“哦,你还记得昆明池?你的记忆……”

他心中一惊,忙结巴道:“是呀,为什么我知道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又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听过?”

“不妨事,都是前尘往事了,你不需太在意。昨日咱们渡过沣河口,走得太过匆忙,都没有留意沿岸的景色。现在远眺大湖,果然和那《上林赋》说的一样——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

老和尚用异域口音抑扬顿挫的读着古韵十足的汉诗,竟也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十方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问道:“师父,你一直呆在西域,怎么会对中原诗词这么熟悉?你们那总不会有孔子学院吧?”

“孔圣吗?我也知道一些。学院却是没有。记得兵家孙武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几十年前计划来中原,就找了往来行脚汉商,学习中原的风土人情、历史习俗,当然还有南腔北调、各地方言。这几十年积累下来也还是不少的。”

“哈,为了来中原一趟能提前计划几十年,师父你果然是老……当益壮啊!”十方翘起大拇指,一脸的谄媚样。

“唉,你现在这模样可千万别让外人看到,会被当成妖孽烧死的。”老和尚的眼里闪着复杂的光芒,深深的叹了口气。

十方被他盯得心里发毛,扭头望着那万顷碧波,没话找话道:“可它为什么叫昆明池?昆明是个地名吗?”

老和尚摇头道:“那倒不是。都说八水绕长安,瀚海昆明池。这昆明池的来历,在司马迁的《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里都有记载,我来中原前还仔细研读过……”

十方装模作样的站在旁边倾听,其实却在发呆。他上辈子可是如假包换的陕西人。虽然未见昆明池原貌,对于这段历史典故还是很清楚的。

这昆明池的起名其实源自洱海的一支游牧民族——昆明族。当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一直走到了阿富汗的贵霜帝国。那时贵霜帝国可是出名的强国,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十分的富庶强大。

汉天子想与贵霜国通商,又怕半途被胡人打劫。幸好张骞在蜀郡洱海找到一条捷径,可直入身毒,再经身毒去贵霜。武帝派了使臣去那里探路。谁知却被洱海当地的昆明族给打劫了。

汉武帝一怒下,就在长安西南仿照洱海凿了四十里的大湖,起名为昆明池,日夜操练水军。汉军在昆明池操演数年,之后挥军西南,一统洱海。而那条通商秘道,就是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

至于身毒,它和以后的天竺、印度其实是同一个地方,不过读音不同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