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锋芒毕露 (第2/2页)
寒邪入侵某个经络,不能继续传导,于是就蛰伏了下来,而正气也无法驱赶寒邪,等到了某些经络所主的时令,感冒自然就又重新复发了。
表郁不能自解,就需要用药来调理,但是用药的分量,就不能按照邪胜正的情况来了,用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但没有发汗的功能,无法把寒邪驱逐出去,而用麻黄汤,却又发汗过猛,属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能不发汗,也不能大汗,于是就有了"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个方子,分量只取三分之一,却有双管齐下的效果。
《伤寒论》中将太阳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里面八九日的说法,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华夏中医的老祖宗,对于伤寒病的研究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每一种变化,每一种症状,早已经研究的明明白白。
"得之八九日",说的就是在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面对正邪对抗结果已经定下的情况下,又要如何重新进行辩证施药,桂枝麻黄各半汤,针对的就是正邪僵持的局面。
中年人再次确定了一下,见秦胜华没有其他意见,便道:"那就用这两个办法,都写进病历中,不过,家父有个习惯,生平不爱用中医,所以,还是先进行血液分析吧。"
李天纵闻言便有些不悦,既然不相信中医,那何必找自己和秦胜华秦老过来白跑一趟?倒不如让这些西医专家去头疼罢了。
秦胜华看出李天纵的不悦,小声道:"龙小友,这也不能怪患者,患者在战争年代的结发妻子由于误信庸医,被庸医治死了,所以患者曾经起过誓,终生不用中医,后来虽然也知道了其实自己对中医有所误会,但是因为曾经许下过誓言,所以···"
闻言,李天纵顿时对这个倔强的老人产生了一丝好感,这个老人太有骨气了!一诺千金,说了不用中药,就是不用中药,哪怕就是要为此付出性命,也绝不违反当年的誓言。
而秦胜华也说了,虽然老人后来知道是自己对中医有偏见,不应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即便是误会了,也要实践自己的诺言,宁死不回!
这份情谊和血性,确实是值得敬佩。
想到这里,李天纵不由得想起一个典故,近代一位极其有名的大人物,变法的领袖,其人非常抵制中医,觉得西医才是科学的,后来因为得了尿血症,结果被西医误诊,好端端的一颗右肾被摘除了血尿依然不止,这位大人物最后不得不求助于中医,被中医给治愈了。
但是消息曝光之后,这位大人物怕公众觉得自己不科学,于是登报为西医辩护,然后批评中医为瞎猜,这正是所谓的"科学杀人无过,中医救人无功!"
比起这位倔强的老人,这位所谓的大人物的气魄,可不是差了一星半点那么简单。
沉吟片刻,李天纵道:"我还有个办法,可以不用药物达到相同的效果。"
"真的?"秦胜华一愣,道:"龙小友,这话可不能乱说,你确定有把握?"
"没错。"李天纵胸有成竹道:"区区表郁不解之症,并非药石之外不能治愈。"
"这位···小兄弟好像还有话说?"中年人正准备离开,余光瞥见李天纵与秦胜华凑在一起咬耳朵,秦胜华脸上还露出了一丝惊喜,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张了张嘴,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个年轻人,只得用小兄弟一笔带过。
"我从小的时候,感冒从来不吃药,只要吃一碗酸辣汤面,发发汗,感冒自然就好了,患者现在就是因为发不出汗所以才会浑身刺痒,所以,我这个独门的发汗秘方,就派上用场了。"李天纵轻笑道。
说着,李天纵将汤面的做法工工整整写在纸上,递给秦胜华道:"秦老,您来辩证一下?"
一众西医专家见李天纵打算用一碗酸辣汤面治疗他们都束手无策的病症,顿时横眉竖目起来,这不是打脸吗?一碗汤面能有什么用?
不等有人站出来反驳,秦胜华忽然一拍大腿,大声道:"好!好啊!"
"什么好?"一屋子人被秦胜华忽然一声大喝吓了一跳,问道:"不就是一碗汤面吗?至于这样吗?"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秦胜华得意一笑,道:"大家不要急,听我慢慢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