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又遭非议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组织部长(1-3)全!
生活的巨轮在铿锵有力地滚动着,时间却在无声无息地流逝,一九九七年的夏天匆匆地来了。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年份里,举世瞩目的大事件,香港回归祖国。一八四二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一百五十五年后,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就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历史年份,莫由全省上下同样在经历着一场大变化。那就是全省的九个专区将改成九个地级市,加上原有的两个市,这样全省将宣布十一个省辖市正式成立。
莫由省委组织部全体工作人员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双休日了,贾士贞已经有多日没有见到钱部长,他忽然又想到魏欣夫妻俩死活送给他的那个稀世珍宝——大明宣德炉,当时他决定收下这样贵重的稀世珍宝,就申明决不占为己有,这样的珍贵文物,如果真的不是赝品,应该归国家所有。回来后,有一次贾士贞曾向钱部长说过这事,钱部长只是说什么时候看一看,他感觉到钱部长一定以为是一件赝品,贾士贞也似信非信,现在市面上的文物假的太多了,但贾士贞似乎还是相信梅婷和魏欣的话是真的。可后来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太忙,谁也没有再想起这件事,不知怎么的贾士贞突然又想到此事。
正在这时,卜言羽打电话给贾士贞,说钱部长让他过去一下,放下电话,贾士贞就匆匆去了钱部长办公室。钱部长又是接电话又是接手机,又不断有处长来请示工作,终于有了点空,钱部长突然问贾士贞陵江县委书记高嘉的事来,贾士贞不知钱部长是何意,但他估计在地改市之前那次提拔地市级领导时,高嘉没提拔,他是否考虑在地改市时对高嘉的安排问题。无论怎么说,贾士贞把当时考察干部时听到的有关群众反映如实说了一下,钱部长说,关键是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原则问题,如果把他提拔到市政协副主席这样位置上是否合适。毕竟也是一个资历比较深的县委书记,而且我听说,他在县里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正科级领导干部,应该说还是很有思想的县委书记。这是贾士贞到省委组织部之后,第一次听到领导背后酝酿干部的事,他觉得钱部长对每一个干部还是负责的,认真的。至于高嘉的事,他不敢多说,钱部长也就不再说其他干部的事了。
就在贾士贞准备离开时,他又和钱部长说起大明宣德炉一事,贾士贞还说,这样珍贵的物件放在他那里时间长了不好,钱部长想了想说:“这样,晚上你拿过来看看再说!”
晚上下班后,吃了晚饭,贾士贞把大明宣德炉包好,告诉玲玲有电话就说他出去了,来人一概谢绝。便去钱部长家了。钱国渠一开门,见是贾士贞,忙把他带到书房,贾士贞拿出大明宣德炉,钱国渠取出放大镜仔细看了又看,显得几分吃惊地说:“果然是真品!”随后从书架上拿过一个同样形状的香炉,说:“士贞,你看看这个!”贾士贞接过一看,让他大惊失色,没想到钱部长居然已经有了一个大明宣德炉!他反复看了又看,确确实实和魏欣夫妇那只没有什么异样,睁大双眼看着钱部长。钱国渠从贾士贞手里接过香炉,将两只香炉放在一起,说:“士贞,你能分清哪个是你拿来的那一个吗?”
贾士贞看得清楚,右边那个是他拿来的,走过去说:“右边这个。”
钱国渠说:“我原来这个是赝品,你看,足以以假乱真了。三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正因为是赝品,我留下了。现在流传在民间的大都是赝品,真正的大明宣德炉已经很稀罕了。”
贾士贞这才松了口气,说:“钱部长,这个还真是真品!”
钱国渠说:“我看过了,是真的。明宣宗宣德年间铸制了这种香炉,称宣炉,以铜经过精炼铸成,色泽极为美观,是明代极为著名的工艺品,仿制品也极多。”
贾士贞真的没想到,钱部长对此宝物如此感兴趣,心中更加兴奋不已了。
钱国渠小心翼翼地把那只宣德炉放到一边,仔细端详着,过了好半天说:“小贾,大明宣德炉现在很少,堪称稀世珍品,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贾士贞只好如实告诉钱部长了,钱部长说:“小贾,我们都是党的干部,这是国家重要文物,应该让它回归社会,放到博物馆去,让广大后世的子孙们都能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灿烂文化。”
贾士贞说,他当时之所以同意把这样稀世之宝接受下来,就是不想占为己有。但自己也不敢认定是不是赝品,当时已向魏欣夫妇说明了,若是赝品则罢,如果是真品,就应该上交给国家。所以,当时就向钱部长说了。钱部长想了想,说是有这回事,这段时间太忙了,他也把这事给忘了。现在钱部长决定把这稀世珍品交到博物馆去,贾士贞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
钱部长又说:“小贾,抽空我们俩去省博物馆,把它捐出去,还以你同学夫妻俩的名义捐献。这种重要文物,谁都不该占为己有。”
第二天上午到办公室,驼副部长亲自来找贾士贞,审查东臾地委组织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案,钱部长做了批示,驼副部长要求贾士贞无论如何安排时间帮助东臾地委组织部把这项工作理出头绪。
接受了任务,贾士贞第二天就赶去东臾市,和市委组织部就公开选拔三名副市级、八名正处级、十名副处级领导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决定召开一个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大会,邀请各地市委组织部分管部长、干部科长参加,省电视台、报纸以及当地媒体参加。宣传动时间半个月,然后报名。报名时间为七天,然后资格审查。文化考试从省人事厅考试中心题库里抽取试题,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组织文化考试。专家阅卷在绝密情况下进行。文化考试后,从高分到低分,按1∶10确定考核和初选对象。最后从外地聘请专家担任评委,按1∶5竞争演讲、答辩,当场评分,公布名次。
第二天东臾市组织部就召开了一个新闻布会,接着电视台、电台、各大小报纸纷纷报道了东臾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事。一时间成为全省人民议论的中心话题。
东臾市委组织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经过文化考试,一批年轻的、文化层次高的同志脱颖而出,报考副市长的五十多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被地区农科所副所长奚峰夺走,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被东臾中学校长钱山拿了第一,另一个分管财贸的副市长被省财政厅一位处长夺冠。八名局长主任和十名副局长副主任都是不出名的无名小辈,平均年龄仅四十一岁。八名正局长最大年龄四十五岁,最小的只有二十八岁。副局长、副主任最大年龄只有四十二岁,最小年龄只有二十五岁。连日来,省报、电视、地方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东臾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事。那些被选上的同志都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好,若是按过去的方法,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当副市长、局长、副局长。
一时间贾士贞也成了新闻人物,有的记者闻讯向贾士贞索要那份杂志,有的要采访他。吓得他整天躲着记者,不敢吐露半个字。
此刻,贾士贞更加感觉到,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按照公开选拔的办法,干部工作就不那么神秘了,所有的内容、步骤都公开给大家,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就在贾士贞即将离开东臾时,钱部长亲自打电话给他,让他考察一下东臾市长常友连。常友连刚任东臾市长不久,钱部长为何又让考察呢?贾士贞接受了任务便开始考察。这是贾士贞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特殊情况。甚至觉得自己逐步地深入到组织部的核心里去了,大概核心都是好的、重要的部分。而官场上的核心是什么?是秘密。秘密是什么?是权力。
贾士贞对常友连这个人不是十分熟悉,除了那次短暂的、例行公事的谈话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常友连不像其他领导那样处处刻意巴结、讨好他们,好像有意在回避他们。或许那时常友连知道他刚当了市长,不可能马上就提拔市委书记。贾士贞在东臾突然对常友连进行考察,不知怎么他们的行动就有人知道了。说实在话,这种考察干部的办法虽然不是像革命战争年代里送情报那样的绝对秘密行动,可是,大都是悄悄进行的。然而,到底秘密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组织部却又没有不准泄露秘密这样的规定。贾士贞明显感觉到,有那么一些人像是有准备而来。说常友连凭什么提拔市委书记?常友连怎么怎么等等。常友连任市长之前,已当了多年地区专员。贾士贞有些不解,就算常友连有对立面,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反对啊。这天晚上,常友连突然来见贾士贞,常友连确实判若两人,脸上的方针、政策、组织性、纪律性全都没有了。或许是常友连听到了什么,当然,如此敏感的事情,作为一个堂堂的一市之长能没有这点警惕性?常友连对贾士贞是深入的、情真意切的,而贾士贞则是深受感动的。这次谈话在贾士贞和常友连的人生旅途里将产生多大的影响?也许他们都还根本无法预料得到的。但是这次谈话给他们留下印象却是深刻的、永远的。
东臾这次公开选拔部分副市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之所以引起社会上强烈反响,说明广大群众太关心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问题了。经报纸电视一宣传,影响确实不小,贾士贞多次想找钱部长、驼副部长建议不断扩大公开选拔干部的方法,但是他只是一个地县干部处副处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样重大问题,岂是一个副处长能决定得了的。贾士贞只能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实现心中的许多想法。后来有几个记者要采访他,吓得他一句话都不敢说,这事就是再大的成绩,岂是他一个副处长的!上面有部长、副部长,还有处长,现在人们谁不知单位一切成绩全是领导的,贾士贞害怕遭人嫉妒,把所有想法变成无声的回答。
这天晚上,贾士贞一进家门。换了鞋就去洗手,门铃响了,玲玲一开门,贾士贞抬头一看,见是卜言羽,慌忙迎上去,拉着他一边进了书房一边说:“怎么,突然不宣而至,有什么事吗?”
卜言羽对贾士贞从内心敬佩至极,倒不是因为贾士贞替他几天秘书把那些礼品给了他,而是觉得贾士贞的人品可敬,更感到他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进了书房,卜言羽主动把门关了起来,两人也没坐,极其神秘地低声说道:“兄弟,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千万要沉得住气!”
卜言羽的一句话,把贾士贞的心脏提到喉咙口了。他吃惊地睁大眼睛,说:“老弟,出了什么事,把你搞得如此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