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洗牌(一) (第2/2页)
战场上空除了昏暗,变得清朗了,没有灰尘氤氲,没有那么浓烈的血腥味,雷声连嘶喊悲号声都掩盖了。
城下的盾墙在承受了秦军铁骑最后一波冲击后,散了。
最后的铁骑随着盾墙的迅速溃散,也开始发威,但迎接他们发威的不是白州步兵,而是持着长枪的白州骑兵。
白州是一个富饶的州,吕昭君有足够的金钱,去收购原铁,她有足够的工匠,为她溶铁铸甲。
这两千白州骑兵就是她用足够装备两万步兵的军需物资,仿照秦军铁骑装备的,除了手中的枪比秦军长,除了马不及秦军壮,除了是匆匆仿照没有经验外,她的铁骑和秦军铁骑很像,九分相似。
白州铁骑是第一次上战场,他们不比秦军铁骑的身经百战,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将身上的铁甲长枪发挥出最大威力,但是他们知道,至少他们的命要比别人硬很多,他们要用比别人硬很多的命去做比别人多很多的事,至少要将剩下来的秦军铁骑灭掉。
秦军大将饶有兴致的望着白州的铁骑,有趣,十分有趣,这场仗越来越有趣了。
秦军大将不是别人,姓莫名朝阙。
莫朝阙犯下大错后,被皇帝秘密押解回国,若按照正常律例,应当处以死刑,但是他的祖父动用了所有关系,在皇帝面前屡屡求情,秦国皇帝念在莫家十四代忠良,为秦国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的份上,饶了莫朝阙的命。
随着新一轮战争的爆发,莫朝阙被许以戴罪立功,返回中唐担任先锋大将。
莫朝阙担任先锋大将,有足够的自主权力,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击黑衣军的盟友白州,潜龙平原地势太过险峻,易守难攻,有黑衣军防守,他自认轻易拿不下来,不如声东击西,他不信白州撑不住时,作为盟友的黑衣军会坐视不理。
他这一招很狠很毒,黑衣军的确不能坐视不理,接到吕昭君亲手写的求援信后,张彬眉头皱了很久,现在他人在穆帝的地盘,要想援救白州,必须经过原州,而原州现在被北唐关飞的部队牢牢驻守,就算攻过去,也得十天半个月,白州能不能撑到那一刻,他可不敢保证。
现在潜龙平原里还有古君和水韩率领的两万黑衣军,他们正准备来这边,但是来路被北唐军队切断后,暂时停在潜龙平原,张彬在思考,是不是叫他们二人率部队过去,援救白州。
莫朝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和黑衣军打了好几年交道,一直是有输无赢。
俗话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敌人。
张彬很了解莫朝阙,莫朝阙不可能不了解黑衣军。
黑衣军有些什么优势,最喜欢玩些什么手段,莫朝阙再清楚不过了。
水韩和古君一文一武,在军事和谋略上,都是承袭了张彬萧明等人的套路,莫朝阙对他们几人的套路非常熟悉,达到了知己知彼的地步,若是木江维刘熊加上萧明,对上莫朝阙,张彬完全不会担心,但是对莫朝阙几乎没有了解的古君和水韩,他却很犹豫。
水韩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有足够多的办法对付他的敌人,虽不及自己的灵活多变,有点墨守陈规,但配合古君,他们两人的组合还是比较稳当的。
张彬沉思了许久,最终决定让他们两出兵,率两万士兵为白州解围。
萧明和苏子长两人是不可能离开白州的,于是张彬任命赵子龙为主将,下辖水韩和古君。
赵子龙能够成功上位,离不开他的早期,如果不看他在接下来白州抗秦的表现,后世的史学家一致认为,他能成为黑衣军核心领导是侥幸,比之萧明,他没有智慧,比之刘熊,他武力不及,比之木江维,文采武略都差许多。
若没有接下来的白州抗秦,后世的史学家会认为,赵子龙是一个平庸的人,武王张彬留下他的原因是赵子龙是黑衣军的前身的始创者,没有他,也许就没有黑衣军。
这一次,赵子龙完全彰显了他那所有人都不及的才能,稳重。
战场上,稳重是一种武力也好,谋略也罢,都无法比及的优点,没有稳重,武力只是蛮力,没有稳重,谋略只是空谈。
张彬在远方的任命,除了萧明外,其他人都不明白其中含义,因为他们在平时无法看到赵子龙这个优点,即使看得到,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所谓稳重在战场上能发挥出什么样的神奇功效。
水韩和古君并没有意见,他们对赵子龙有一种特别的尊敬,他们眼里的赵子龙,是一个温和包容的长者,年龄也足以做他们的父亲。张彬这样的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
部队在接到张彬手令的第二天下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