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我欲轻狂(四) (第2/2页)
曹宇回去后,估计和他老子商量了一阵,想按兵不动的建议没有获得批准,脸色阴暗的来找萧明诉苦,萧明心里有些同情他,整个一傀儡,想做点什么决定都需要经过这里那里的询问批准,然后才可以站出来宣布,宣布时还要小心翼翼按照别人写的东西照本宣科,生怕读错一个字引出祸端。
曹家成这样,也算是家门不幸。
最后的决定是,派一个方面军去对付黑衣军,曹子章为此也专程将萧明召进王宫征求了意见,萧明依旧是那套话,可曹子章不是他那蠢儿子,没这么好糊弄,于是萧明的计策不得过,但也采用了一部分,比如说只是拖住黑衣军,不让他在自己的腹地作出什么事来。
在曹家父子的眼中,萧明虽然不可全信,但不能不信,谁叫他聪明呢。
一个曹宇派的方面军从他所在的蕲郡开始出发,去往南郡境内的范乡,而在南郡,曹江北遣的一支部队也由曹武曹刚带领,整装待发。
第二天,两个部队在范乡附近碰头了。
穿着同样的军服,身上的烙印都是曹氏,而两个部队却怒目相瞪,曹武驱马在最前方,他的旁边是剽悍的曹刚,藐视的望着和他遥遥相望的曹宇部队,鼻子里冷哼一声,说:“撤。”
曹刚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撤,自己的部队不管在人数还是作战能力上,都不是这些曾经的杂牌军能比的,他们老曹一脉不管在单兵能力还是别的方面,都首屈一指,所以一个个鼻子眼朝天。
曹武不理曹刚,调转马头往后走了,曹刚自觉得没趣,也驱马跟上去。
两个部队原本可能发生的一场大战,就这样在曹武的忍让下化为无形。曹武在吸取冲动的教训后,开始把骨子里那傲气渐渐弄平缓了,这样,才可能具备往后争霸天下的资本,否则再多的家产,都可能一夜之间改名换姓。
曹武还是很有长进的。
曹宇方面带头的方面军将领望见曹武,不知该怎么办,曾经曹武是自己比较敬重的人物,现在各为其主,难道就要兵戎相见了吗?直到曹武退后,他才长长松了一口气,曹武还是识大体的,知道不管在哪方面来说,家族内战只会让别人有机可乘,反观曹宇这边,临行前曾对他吩咐,只要见到曹武,杀无赦。
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有着同一个祖宗,却是不同的对立面,这位将领为曹家,或者说为权势而感觉到悲哀。
自古英雄都是梦,权势转眼是浮云。
这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究竟几人能看到,究竟几人能听懂?
范乡在张彬的治理下,变得井井有条,老百姓们不知道曹武未死,只知道新上来的曹宇给他们惹了不少麻烦,光是征兵,在短短三个月里就征了两次,而且规定每五个壮丁就必须有一个参军,弄得田地荒芜,民不载道,极大的失了民心。
张彬拿下范乡后,鼓励黑衣战士和当地百姓交流,广为宣传自己的政策,然后用城里丰富的积粮办了慈善午餐,解决了一部分比较贫困人家的温饱问题,并且实行奖励农耕制度,让城外的百姓得到了极大优惠,这样民心自然很快的积聚起来。
不得不说,张彬在拉拢老百姓还是有一手的,看他那样子是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只要这些政策能一直执行,范乡就姓张了,当然,前提是能在曹家的攻击下岿然不动,这里毕竟是曹家的腹地,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自己算不得龙,充其量也就一眼镜蛇。
什么是轻狂,这就是轻狂。
有人会疑问,张彬是不是脑子秀逗了,把部队开到人家家里面,这不是找死是什么,太狂妄了吧!请注意,狂妄也是要有本钱的,张彬现在有这本钱,曹家里面有萧明在操作,境外有木江维在随时策动,只要曹家真的对他不利,萧明在内则挑拨两曹内斗,木江维在外则挑起二十万大军进攻,到时候吃亏的是曹家,曹武等人很明白现在对黑衣军动武的下场,于是隐忍不发,吃了个哑巴亏。
曹宇派来的部队仅仅是驻扎在城外十多里处,他手下部队也不过六七千,自知和“多得数也数不清”的黑衣军无法比较,而且任务是当拖油瓶,他可不想越俎代庖来当冤大头,全军覆没了对他没好处,一将功成万骨枯也不是这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