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斩白非 (第2/2页)
此事传回朝廷,众说纷纭,以宁承德为首一批大臣说张彬目无国法,藐视皇威的;以卫东山为首的一批大臣说张彬严明军纪,做得好。左丞相则两不相帮,属于中立派明哲保身,这也是他能做十多年丞相的秘诀吧。
白非被杀,张彬不顾舆论,提请木江维为左路军主将,刘雄为左路军副将,上奏朝廷求得恩准。
这下朝廷里更乱了,一派说张彬扶持党羽,图谋不轨,不能姑息。一派则说张彬知人善用,乃良将,理应恩准。天天上朝就像打官司,扰得皇帝昏头转向,不过他还是没老糊涂,下诏同意张彬要求。
官司打输了的宁承德不是善罢甘休之辈,便奏请皇帝,要求皇帝派二皇子李景为监军,避免张彬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皇帝当即同意他的意见,派二皇子李景持上方宝剑,赶赴前线。朝廷里正直大臣叹道,“多灾多厄的北伐军啊!”
宁承德是李景之舅,不用说,李景是宁承德方面的人,而且他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为人奸猾阴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曾经大皇子苏被他视为继位的最大阻碍,便设计将皇子苏害死,此事真相有许多人知道,但皇帝却以证据不足放过李景。
李景来到北伐军,第一件事就是立威。
某日早晨,张彬等正在操练,李景带着侍卫找到他,道,“张将军,不知你为何收编阿木洱军,还提供粮草,难道你不知阿木洱乃我朝大敌吗?”
张彬笑了笑,道,“二皇子,俗话道,战场上没有永久的敌人,只要目标相同,利益相通,便能化敌为友。”
李景当即以通敌罪将张彬拿下,然后命令北伐军一方面防备阿木洱军队,断绝供应粮草,一方面强攻梓潼关,由黑衣军打头阵。
孰料没有一支部队听他的话,黑衣军是张彬的老班底,自不用说,左路军的木江维断然拒绝,关云长则以梓潼关易守难攻,强攻乃是送死为由,拒不出兵,最后北伐军群情汹涌,无奈的李景只好放了张彬。
“张将军,你将部队驻扎在此处,一动不动,可知朝廷军费负荷十分之大?”
张彬道,“监军的意思是?”
“希望张将军尽早拿下梓潼关,北上伐齐。”
“监军稍安勿躁,再耐心等等。”每次李景去催张彬进攻,张彬则以此为由一拖再拖,自己则暗中派木江维叫阵梓潼关,打不上几回合就佯装不敌而逃,一面派人传出消息:北伐军主帅被软禁夺权,由不懂军事的监军皇子指挥攻齐。
这个消息连赫尔辛基都信以为真,因为左路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除了不懂军事的白痴,谁会这样拿军队去送死。
不过还是有明白人的,比如说王奉瑜。他看出张彬用的是苦肉计,但梓潼关守将不是他,而是自己的弟弟六皇子镇瑜的人,他急功近利,希望一举灭了北伐军,然后升官晋爵。于是不顾东王劝阻,开始频繁迎战,随着北伐军叫阵的军队越多,但输得更惨——实际上没死几个人,北齐军队冲出来他们就跑了。梓潼关守将明义胆子越来越大。
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张彬命三军整装待发,前往梓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