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人过五十日过午 > 318、仙山山泉

318、仙山山泉 (第2/2页)

我和儿子沿着铺满石板路的比较宽的小巷一路下坡往海边走,就有滨海市区口音的游客试探性地想知道这条路通往哪儿,并惊呼这儿还可以骑摩托啊!真是少见多怪。我笑呵呵跟她开玩笑:“其实这条路最适合骑马,我很后悔把马栓在了村外了。”她惊愕的表情显示她真的相信了

边走边聊。我跟儿子说起当年在索道工作时候,晚上值班到村里喝酒的故事。村里的胡同大都是死胡同,走着走着就到头了,出不去了,就需要折身回来。

村里的石头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盖起来的,贫穷的年代都是覆盖茅草或者海草在屋顶,如今仍有残存的茅草房上边又盖了红瓦。路遇两处石碾,这是过去碾碎粮食的第一道工序。儿子试探了一下却推不动,我说这需要插入一个棍子在这个眼儿里,用杠杆原理就省力气了。旁边的石磨是深加工粮食或者做豆浆的,反正三两句也说不明白,对于这个现代的“无知青年”。

儿子记起老家也有一个石碾,是他经常在上边玩儿的地方。我说前不久被村里的赖汉子卖掉了,估计也就几百块钱吧。将来乡村振兴,留住记忆,这东西真是好文物。

闻到了海腥气,估计曲折的石头小巷的尽头也就是海边到了。果然,这里竟然还有一小片沙滩,很多人在沙滩上扎了帐篷,也有在海边饭店吃饭喝酒的。来到码头,休渔期刚开始,没有海货上岸,只有养殖扇贝一堆堆的,在用机器清洗上边的泥沙,噪音很大。

海湾的尽头拐角处,海浪把很多的扇贝壳冲刷堆积起来,成了红色的贝壳海滩,很有艺术效果,尤其在清澈的海水冲刷下,格外艳丽。

那个深邃高大的废弃军用隧道的入口有人严格把手不许进入。曾经我开车拉着岳母和妻子到那头的石头湾看风景,转眼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驻军早就牵走了,当年他们也是拉动当地经济、带来外界信息甚至村里的女孩子穿裙子都是山里比较早的和最摩登的,当然也有很多的恋爱故事发生,也有一艘舰艇的两个小兵枪杀几个伙伴跑到对面国家的大事件。

返回的路程的确有些吃力,我除了很多汗,儿子说。“打个车吧?”儿子说,可是看过了打车软件,这儿是没有的。毕竟刚刚兴起的乡村游,连上个厕所都不是很方便。

还好,我很顺利回到了饭店,妻子已经去了另一个业户那儿去了,我也轻车熟路地赶了过去。老大哥刚炒制的绿茶味道很好,尤其是用仙山矿泉水炮制,最佳。我参观了他的茶园,樱桃快要熟了,他用巨大的网把樱桃树覆盖了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鸟儿吃樱桃了。

巨大的“道教全真第二丛林”刻石下,是一片油绿的大葱,在斜阳下发出绿色的翡翠一样的光。这是在修道的大葱啊。而那只据妻子说养了十多年的雁鹅仍四平八稳走着,朗声叫着,屁股快要拖着地面了,看样子是要下蛋了。几只散养的鸡鸭鹅,加上蔬菜果树茶叶,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汪山泉水,长年不干涸,真是仙山宝地,仙人居所。

男主人提议路过的坐下的游客免费喝茶,目的是卖茶。女主人反对,说是那要赔上多少茶叶啊!肯定不买的很多。看来,一家之主必须有,而不是一家二主。

再回酒店灌满了四个水桶,计划驱车回家,却发现索道站站长小健哥坐在马扎子那儿跟白冷饮摊的饭店男老板聊天。如今他也是三条索道的总公司经理了,他长得非常像孙红雷,模样发型做派都是。曾经年轻的他如今也五十岁了,小平头密密麻麻的白头发茬子。说起自己的儿子,正在带女友在景区另一个地方玩耍,他“哄骗”小伙子带女友过来吃饭做索道,可是人家就是不上当。他是想看看儿子的这个女友啥样子,只是见过照片没有见过本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妻子过来,格外亲切,毕竟他们共事的时间很长。说起现在受疫情影响,索道员工开不出工资,他非常感叹。如今考核的不是营收,而是上客率,根据进山客流量乘以20%。索道刚建成那两年,我们专门成立公关部,出去拉企业团队和商务会议来做索道,为此我还考了个导游证,免费给坐索道的团队当导游。最成功的一次我带来九辆大巴的会务来做索道,老站长高兴地合不拢嘴。

回家用人家给的新鲜扇贝柱炒了老家的黄瓜,烤箱烤了人家送的刚晒的鱼干,鲜美无比。身体也没有很疲劳的感觉。我在想,我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像过去一样强度的深山穿越呢?我还会有这样的“壮举”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