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片场有宝 (第2/2页)
卢灿没觉得自己说两千万有什么不对,他对八十年代初的香江影视圈还不了解。
此时的影视圈,更接近江湖圈,这会的导演或者演员,面对媒体询问票房预期,标准答案是“越高越好”,很少有给具体数目的——大放厥词最后却实现不了,是要被打脸嘲笑的,被业内鄙视的!
可不像三十年后,一部电影首映,是个人都敢贰拾亿叁拾亿票房的放空炮。
大家草草吃点水果,又去赶场。
帐篷内只剩下莲女和卢灿两人时,莲女给出的解释,才让卢灿明白过来。
真没想到,自己探班,搞得大家这么有压力。
见卢灿神色有些懊恼,莲女起身收拾桌上的盘盏碟碗,一丝笑意在她嘴角漾开,“没事的。你是大老板嘛,目标当然可以放高一些,说低了还显得咱们信心不足呢。”
嗯,是这个理!卢灿点点头,起身帮她整理。
每只盘子中的瓜果,都剩下几块,需要整理到一起,卢灿伸手拿起一只盛放菠萝片的白瓷盘,准备倒在另一只盘中,忽然他咦了一声。
手感不对!
将盘中菠萝片倒掉,又抽出两张餐巾纸,将盘子仔细擦拭一遍,再迎着日光仔细看了一遍。
盘形为十六瓣葵花,盘心为印花奔马,盘心满釉,盘子外部挂大半釉,釉色有些浑浊,白中带青,口沿部位,有三爪形支钉痕。
卢灿又将盘子翻过来,底部无釉,圈足偏黑偏粗,颗粒较大。
手指在盘底露胎处搓了搓,是化妆土而非瓷土。
哟呵,竟然在片场发现一件辽代缸瓦窑白釉印花葵花盘!
莲女凑过来,下巴搭在他的肩膀上,跟着瞎瞅,“看什么呢?不会是古董吧?”
卢灿将盘子捏紧,扭头蹭蹭她的秀发,一边看一边问,“这盘子……是片场的?”
一听这话,莲女轻拍卢灿的肩胛骨,兴奋的直跳,“真是古董?值钱吗值钱吗?不是六叔家的,是剧务从太子道旧货市场买来的。”
值钱吗?这问题卢灿还真不好回答。
赤峰缸瓦窑的大规模发掘,那是九十年代耿宝昌老爷子主持的,也是耿老等人,认定赤峰窑为辽代官窑。此时,莫说香江,即便是国内,也没多少人认得缸瓦窑的瓷货。
缸瓦窑瓷器价格暴涨,还需要等耿老、叶喆民叶老等人认定之后,才有的事。
这可能也是物主不太在意的原因,因此流落到太子道旧货市场,被剧组买回来当道具。
卢灿屈指在她的鼻梁上刮刮,“确实是古董,应该是辽代瓷器。不过你别急,我先看一遍。”
“嗯嗯,你先看着,上次他们买回来的这种瓷器,挺多的,这就安排人都给送过来,你都给看看。”她垫脚在卢灿脸上亲了一口,咯咯笑着,像只花蝴蝶飘走,找人帮忙去。
卢灿又将桌上其它盘盏看了一遍。
另外三只直径在三十厘米左右的大盘,都是白中带青,口沿有三爪形支钉痕,与刚才那一只是整套的,都是缸瓦窑瓷货。至于其它几只,则是普通货色。
多次提及三爪形支钉痕,这种支钉痕又有什么特殊的?
这是因为,三爪形支钉痕,是辽代赤峰窑独有特征。
为什么会在口沿部位有支钉痕?
这与烧制方式有关。
众所周知,定窑芒口,与“覆烧”的方式有关。
定窑位于冀北定州,典型的北方窑口,缸瓦窑几乎与定窑同期,又同属于北方窑系,因此烧制方式上,大体相同,也采用覆烧模式。
不过,缸瓦窑率属于官窑,烧制出来的盘碗碟的口沿凹凸不平,拉嘴,总归不合适。
因此,缸瓦窑的工匠想出一种办法,用三爪支钉,钉尖朝下、平面朝上,隔垫叠压支烧,因此,常在器物的内底或口沿内留有“品”字形排列的三个极细的支钉痕。
这就是缸瓦窑的“三爪形支钉痕”。
卢灿将这四只白釉盘叠在一起,想想实在是有趣——拍电影买道具,竟然能买到辽代官窑瓷器……让人无语!
回头去太子道旧货市场找找卖货的摊主,看看他手中还有没有更多的缸瓦窑瓷货。
这种瓷器,说不上多贵重,毕竟市场上还没承认,但是,研究性很强,完全可以联络国内博物馆,展开专题研究。
这才是一家博物馆存在的文化意义。
很快,莲女指挥一位工作人员,拎着一只篮筐,里面塞得满满,都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