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江山纵横 > 3-30 船夫纤夫 一诺千金

3-30 船夫纤夫 一诺千金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江山纵横!

王冼阳作为朔月旅的最高指挥官,几千人孤军深入,成败全系在他身上,虽然明白这是太子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但是从未带兵处在这种环境下,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登陆之前在船上连续三个晚上都失眠,直到先锋队伍胜了几场,站稳了脚跟,这才睡得安稳。

自朔月旅的动员会之后,赵维回到临安,便不再怎么过问北方战事,毕竟无线电还没诞生,从前线传回来的战报和信息,即使六百里加急也要好几日才能送达临安,朔月旅更是远渡千里,信息延迟能有半个多月?如果赵维要插手指挥,一来一回就得消耗一个多月的时间,战机稍纵即逝,战情瞬息万变,这哪来得及?

身处朝廷却试图插手前线指挥的这种行为,后世称之为“微操”,历史上是不乏“微操大师”的,某位校长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大宋朝呢,也有个很出名的微操大师,就是太宗赵二,一生致力于微操事业,毁人不倦,把太祖皇帝留下的大好局面生生毁了个一干二净,几百年了,燕云十六州仍然是大宋朝心中永远的痛!这是被赵维铭记在反面教材上的人物,他还打算地位稳固了之后,把这赵二钉死在军事教科书的耻辱柱上!

于是,现在的大宋军队,虽然战场压力很大,但是将领们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官家大病彻底放权,太子位居尚书令,压着朝廷里的文官们,不准对前线战局指指点点。一切军机事务,都由余玠掌控的枢密院提调,六部必须无条件服从,因为赵维在六部尚书面前撂了狠话,谁不配合就自请辞官,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大宋朝缺什么都不会缺冗官!

朝廷百官的牢骚和不满,赵维可以充耳不闻,但是大理国使团的求见,却不能总是不见,从利益诉求来说,大理使团确实需要赵维给个明话,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如今已强渡金沙江,占了谋统府,兵临龙首关下,大理国都近在咫尺,忽必烈甚至豪言,一个纵马便要将段兴智斩于阵前。段氏皇族不少人都心急如焚,包括段兴智,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归降蒙古算了,反正自段正明禅位于高升泰,高升泰临死又还位于段正淳以来,大理国政完全就是相国高氏把持,段氏几乎就是大理国皇权的一个象征而已,做高氏的傀儡是做,做蒙哥、忽必烈的傀儡也是做。

相国高泰祥对段兴智的打算也有所察觉,忽必烈不止一次地派使者前来劝降,允给段氏和高氏的荣华富贵保证,高泰祥是说什么都不肯相信他的。这也难怪,铁木真当年灭金、灭花剌子模时,对中都、撒马尔罕等很多城池都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尤其是贵族和王室,虽然一时震慑了这些国度的反抗,却也将蒙古蛮子的恶名传播了出去,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铁木真、窝阔台等历代大汗的野蛮行径,终究是透支了蒙古帝国的信用,后人再承诺保证归降者的人身安全,聪明人是说什么都不会信的了。

既然是聪明人,高泰祥便很清楚地知道,蒙古的强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大理能承受的极限,哪怕忽必烈的南征大军削减到只留几万人在龙首关,也能拖死早已筋疲力竭的大理,大理要想生存下去,只能完全投靠大宋,目前看来,也只有大宋能够与蒙古正面对抗。高泰祥终究是说服了段兴智,以和亲的原由,派高泰祥的侄子高长靖为大使,带着建昌长公主段语嫣来到临安,寻求大理、大宋的联姻,以期联手对抗蒙古。

大理使团来了临安,赵昀和谢道清倒是礼数周到,还允许段语嫣自由出入皇城,就是没有明确说同意还是不同意,当然那时候战场局势尚未明朗,朝廷里都有不少大臣不看好战局,高长靖自然也不急切。等到襄阳大会战的胜利,大宋的国土边界推进到黄河,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高长靖却有一丝忧虑:大宋若是不能胜,那这个盟友没多少力量去解大理的围,可如今宋国大获全胜,连蒙古都败了,万一要染指大理……

赵维回到临安之后,并没有轻松几天,就以尚书令之职监国,一直在筹划着春季的战略计划,高长靖通过大宋礼部主客司递来的拜帖被一次次延后,直到朔月旅出征,一切战略计划都已划定,赵维才总算闲下来一些,在西湖包了条画舫,约见了大理的使者。

画舫之上,高长靖带了两个随从,例行的礼节拜会之后,赵维让高长靖坐在了旁边,然后自己坐到了主位上,经过高长靖一个随从的身边时,赵维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不由得偏了偏头,随后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高长靖一开口,便直入主题:“年前,使团来到临安,欲求着有二,其一是我国建昌长公主已适婚嫁之龄,我大理皇帝听说太子殿下文武双全,愿将长公主嫁与殿下,大宋、大理永修秦晋之好;其二,我家皇帝与相国希望与大宋缔结盟约,相互协助,共同对抗蒙古蛮人……”

赵维听完,很随和地笑了笑,说:“尊使既然直截了当,那我也就不绕弯子了。你说的两个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大理如今被蒙古兵临龙首关城下,都城随时都可能被忽必烈突破,你出使大宋,就是为了解此困局。”

高长靖也笑一笑,没有答话,赵维接着说:“只是如今大理内外交困,你们的皇帝和相国认为,只有嫁个公主过来与大宋和亲,才足以换取大宋的援手,不得不说,这是国小力弱的无奈。”

这一席话,说得高长靖有些挂不住脸:“大理国地处边陲,国小兵少不假,此乃天定,但是如今强敌压境,我君臣上下仍在一力抵抗……”

“这也是我对大理敬佩的地方。”赵维说,“我大宋说来,占了长江南北广阔富饶之地,兵力财力对蒙古均不算劣势,可惜朝廷里大小官员无能者太多,朝廷的决议经常摇摆不定,往往错失良机。不过,这两年,我一直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又恰逢蒙哥胃口太大,竟想同时吞下大宋和大理,蒙古兵力外强中干,让我捡了好大个便宜!”

高长靖自然不失时机地恭维:“这是殿下和大宋官家的福报。”

“不,这不是我赵氏父子的福报,而是民心所向,将士用命!”赵维的笑容收了不少,“借着蒙古大军南征大理的好机会,我数十万大军挥师北进,蒙古军大片的溃败,汪德臣阵亡,史天泽、李璮归降,就连阿里不哥亲王也失踪,几个月了都没消息,想来是死在哪片深山老林里了。可以说,蒙古遭受如此重创,已然没有了继续南征的实力,当初忽必烈的南征大军是20多万人马,现如今只留下不到10万在大理了吧?”

“是,蒙古虽然受挫,可我大理国经连续战争,国力更是不济,哪怕忽必烈只有5万人留下,我大理都城依然危如累卵。”

“你见过拉纤吗?”赵维问道。

“这我自然见过,殿下此话何意?”

“有句话叫做:船夫不努力,纤夫累断腰!”赵维说,“逆流而上行船,虽然少不了纤夫帮忙,但是船夫也要拼尽力气去划,否则纤夫就是累死也拉不动!大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击败了强敌,成为了可以拉大理一把的纤夫,但是大理作为船夫,自己的船还需要自己出力!说到底,大理和大宋终究是两个国家,秦晋之好,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啊!”

高长靖哈哈一笑,说道:“纵然秦晋之好如镜花水月,可这唇亡齿寒,太子殿下岂能作壁上观?大理若亡,大宋的处境恐怕不妙,还望殿下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