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徐州攻略(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抗战之荣誉!
希姆莱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回到了柏林,不可谓不快,但更快的恐怕是小胡子对于合作的迫切,当天就授意法肯豪森与战区展开全面合作,其中就包括租借潜艇一事,毕竟这是个共赢的局面,当然希姆莱在其中肯定出力不少。所以,他才会抢先致电祝贺,并告诉陆维一个秘密,出于对盟友的支持与感谢,陆维原定只要三百多人的各方面技术专家,小胡子却大笔一挥,不仅同意了,还附赠三千人。你当他是大发慈悲?哼哼!姑且算是吧!因为这帮可怜人,相比德国的环境,陆维对他们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线生机了。但陆维压根就不想跟他们扯上关系。不光是因为之前拿来顶缸,不管是心存歉意还是担心报复,亦或是陆维对之感观,他都不想再跟他们产生交集。然而,这就是希姆莱这招的恶毒之处,陆维已经看出来了,此举不论是谁的主意,都逃不脱试探的意味,或许还不仅仅是试探,还有拉陆维下水的意思。
尼玛卖匹!狗日的希姆莱,老子饶不了你!
被人暗摆一道,这口恶气不撒不行,希姆莱远在德国,陆维是鞭长莫及,那么作为同盟又近在眼前的小鬼子就准备承接怒火吧!
“来人!老子要召开军长级会议,令他们在天黑之前必须与会,过时不候!”
从上月29号开始谋划,现在又过三天,徐州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因为他满打满算只有不到十天光景了。而最为重要的是,经过畑俊六的不懈努力,原华中方面军的三个师团,第四、第十一和第114师团终于是脱离了冈村宁次的掌控,于青岛踏上了归途,如今的冈村宁次手里也只有不到五个师团的兵力,实乃天载难逢!
陆维命令下得急,手下人赶得也快,还不到傍晚,一众主力军军长,集团军司令就已经齐聚一堂,就连远在蚌埠的八十八军军长温应星也一早就到了。可此时陆维还没来,大家坐在一起不免开始寒暄,但谈得最多的还是这次军长级会议。
“哎你们说这次咱钧座急召大家前来说为何事?”
“当然是为了打鬼子,难道还是为了给你说媳妇?”
“哈哈!”
说是军长级会议,但与会者也不光是各主力军的头头脑脑,还包括陆维的老部下,战区直属部队的一众当家人。这些家伙在军议的时候,总是没个正形,不是见识浅薄就是说话粗鄙,因此正统出身的人都不愿意跟他们交流。但话匣子一旦说开就停不住,就全都在各自圈子里讨论起来。
“鹤孙(温应星字)将军,福昌(龚处字)兄,你们觉得陆长官此次会是南下还是北上?”
说话的是八十五军军长张耀明,三人当中温应星镇守蚌埠,龚处盯着宿县(宿州),而他张耀明则依靠洪泗一线,于宿县、蚌埠来回游走,均是在这徐蚌段讨生活。从内心来讲他们当然更倾向于南向作战了。不仅是因为南向作战更有利于他们分得一杯羹,还在于相比实力强劲的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更好入手,正所谓柿子挑软的捏,尤其是豫皖苏鲁会战和刚刚结束的六安会战,华中方面军再遭重创,正是虚弱之时,有道是趁你病要你命,再发起一场针对华中方面军的会战,这次有五战区从旁协助,别说是合肥、安庆了,保不齐能一直打到南京也未可知。
他们这些略靠南的当然是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喽,但平心而论龚处却认为北上更有可能。
“张将军!余以为北上的可能性更大!”
“噢?愿闻其详!”
龚处虽是降将出身,在国军系统中不受待见,但有陆维的支持,在战区已有一席之地了,加之这一个月来的配合,张耀明对龚处的军事水平还是相当佩服的,所以此时是真心求教。龚处说道:
“南下看似有利,实则不然!如今的优势在于日军兵力过于分散,易被我逐个击破。且我军属于本土作战,在后勤和地方靖安方面不必投入过多精力。可一旦过分压迫华中方面军结果会如何?就会使我军防御面扩大,反而会分摊我军兵力,一旦日军卷土重来,我军极有可能陷入38年时的窘境。一处被动,处处被动的局面。而且,马上就要进入雨季,江淮地区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再有华北方面军居高临下虎视眈眈,我想钧座可能不会再向南用兵了,毕竟五战区出六安就已经足以拖住华中方面军,这时最应该做得就是剪除华北方面军这个威胁。相较而言,华北方面军实力更为强劲,同时豫东、鲁南、苏北一带面积广袤、地势平坦,适合我机械化大军进行穿插,一旦将其击败,则我部战区至少在半年内不会有较大战事。”
“嗯!”分析的在理,温应星也是这般想法,虽然他也很想打仗,想好好的表现一番,但是没办法,就目前而言,北上策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时张耀明也是恍然大悟,才意识到自己的南下思维是多么的可笑。往大了说是被胜利冲昏头脑,更狭隘一些则是利己主义作祟,完全不顾及整体形势,心里顿生惭愧,不过这也只是猜测,具体还得看陆维是怎么个想法。
“战区陆长官到!”
得!还真是不经念叨,说曹操,曹操到!
陆维一到,刚才还在交头接耳的众人立即做得板板正正,而后唰的一下全都肃然挺立。他一直认为这些虚于形式的东西要不得,现在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嘛!至少对纪律性的养成还是大有裨益的!陆维看着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坐吧!”
陆维向来是直接了当,说道:“诸位!今日相召只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跟大家探讨探讨怎么打徐州!”
果不如然!话一张口,大家就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陆维直接扼要的点出徐州,也就意味着他们之前有关南向作战的构思想法全都白费了,这时必须得尽快想个法子,否则这一仗怕是连片儿汤都捞不着。
怎么办?苦思冥想呗!但也有人灵机一动,决定先占个坑再说。正所谓炕小先跌倒,谁先算谁的。于是,张耀明在和龚处交换眼神之后果断起身说道:
“报告陆长官!卑职以为攻略徐州,首先还是应以宿县(宿州)为先。宿县乃是承上启下之地,津浦铁路要冲,控扼着徐蚌段,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此前陆长官命我二人……”
这时,他必须带上龚处,因为他八十五军虽然也在徐蚌段一线,但龚处的五十七军才是正主。
“此前陆长官命我二人在宿县一带活动,目的也正是为了防止日军借津浦铁路南下蚌埠。此外,此番攻略徐州,恐引发决战,我军自当全力以赴,届时内部空虚之下,若不先行拔除宿县,恐日军趁机直插睢宁,威胁我战区长官部所在宿迁呀!”
“所以,卑职以为,应该先下手为强,一举剪除这一威胁。由福昌(龚处字)将军第五十七军,以及我部之八十五军先行围困宿县之敌。宿县之重乃是徐州南部门户,日军势必不愿轻易放弃,到时候……哼哼!”
不用继续下去了,他是想要围点打援,所以陆维立即叫停。
“好了!好了!耀明(张耀明)将军的想法很好,但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日军壮士断腕,直接放弃宿县怎么办?要知道,对面可是老奸巨猾的冈村宁次,他有这样的魄力!”
对呀!上次就是这老家伙紧要关头一溜烟儿的跑了,致使陆维精心谋划的一场围歼战功败垂成,成为豫皖苏鲁会战最大的一处遗憾。一旦成真,我军要想攻打徐州就只能硬上了。
“这……?”
张耀明的策略只是情急之意,不完善也在情理之中。其实不光是完不完善的问题,宿县至徐州六十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淮北重镇,仅一条狭长地带,说实话并不适合围点打援。但此间不适合不代表别处不行,正是在张耀明的启发下,一人起身说道:
“陆长官!卑职觉得,既然是围点打援,新沂貌似更合适一些!”
“嗯……?”
确实!新沂乃是日军为了防备我部战区,于前线打造的又一军事重镇,由老牌机械化师团第十四师团驻守,实力强劲。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围绕着新沂围点打援,可牵动的日军就更多了,而且周围地势平坦,也有利于我军决战。
没错!谁都不否认这一点,只是大家的关注点此时都不在新沂身上,而是主动发言的第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五十一军与五十七军全都隶属于于学忠兵团,他们同张自忠之第三十三集团军一样,在战区之中是坚定的中立派,除两位大佬(张自忠和于学忠)外,麾下四个主力军的军长都极少发言。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低调,倒不如说是战斗欲望低迷。究其原因,与两部境遇及生存现状不无关系。
他们都是无根之萍,没有自己的地盘儿也就意味着在粮饷和兵员补充方面缺乏自主,一旦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要想恢复实力变得困难不说,还极有可能降低己方话语权,甚至有被吞并的可能。所以,除非必要,他们谁都不愿出头,逐渐学得了韬光养晦的那一套。
虽然在豫皖苏鲁战区陆维一视同仁,但这种顾虑是彻入骨髓的,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第三十三集团军倒还好,就以陆维跟张将军两人之间的关系,两部也经常互动,加之麾下的两个军都是精锐攻击/防御军,就是老蒋也不敢轻易下绊子。可他们就不同了,高层的提防与猜忌日甚,致使彼此离心离德。加之繆澄流事件之后老蒋的处置,迫使于学忠不得不更偏向陆维靠拢。此次牟中珩的主动所要释放的就是亲近的信号了。
然而,同张耀明一样,牟中珩也是急于表现,想法虽然不错,可内容略显空洞,还差点儿意思。所以,陆维只是口头表扬,并未深入的研究他所提之策略。此时,作为北上策略最坚定支持者的孙立人终于开口了。
“钧座!卑职认为主战场不论是放在宿县还是新沂都与此战的根本目的—徐州相去甚远,但作为辅助战场则是再好不过,以便牵动日军更多精力,为主战场的开辟创造契机。随着日军第四、第十一、第114师团的调离,如今的冈村宁次手里最多只有五个师团可用,若是再于这两地与我军拉扯一番,诸位以为他还有多少兵力用以保卫徐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