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恩师叹问 一个惊吓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生从穷秀才开始!
李清晏端坐在堂内,两边小厮扶手侍立,他看着摊在桌前那幅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师父,我已经跪了好几个时辰,您气也消了,就放我回去补补觉吧。”
“啊~~~好困!!”
薛文璋从昨晚起就跪在堂内,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起来,双腿已经没了知觉,脑子也昏昏沉沉的,困得要死。
可他没法睡觉,一旦他眯眼,李清晏就会手持鞭子抽过来,疼得他龇牙咧嘴,一身的困意立刻就没有了。
就这样,薛文璋跪着忏悔,李清晏就坐在太师椅上守着,师徒俩互相斗了一整夜。
李清晏将目光转向薛文璋,猛地甩了下手里的鞭子,“竖子,你给我闯下这么大的祸,还想睡觉?”
薛文璋苦着脸,满脸疲惫道:“可师傅事情已经发生了,往事不可追矣,您何必放在心上。”
“好一个不必放在心上。”
李清晏噔地一下站起身,扬了一下手里的鞭子,背着手道,“要不是你父亲苦苦相求,我早将你扫地出门去,免得说出去丢我的脸!”
薛文璋见状,心想不能再惹师父生气了。
师父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心直口快,但也确实是真心为了他好,好好求个饶,给师父一个台阶,大家就都不用演戏了。
于是薛文璋又拿出了惯常的手段,被他俗称为“一磕三连”。
薛文璋俯身磕了一个头,随即高声说道:“师父我错了,都是我的错,以后不敢了...师父我错了,都是我的错,以后不敢了...师父...”
李清晏不耐烦地瞪了一眼薛文璋,没好气地说道:“以后再犯,为师必不会再饶你。”
薛文璋心里一喜。师父说这句话就是原谅他了,他这招数很管用,以前每次犯错罚跪,都是如此才躲过师父的责罚,果然是百试不爽。
薛文璋艰难地起身,趴在凳子上动了动双腿,等气血贯通后,这才勉强站了起来。
刚要转身离开,薛文璋无意间看到李清晏盯着吴淳写的那幅字看,心生好奇,便又走了过来,拿起桌上的梨子,也不洗,边吃边跟着李清晏看那幅字。
“先前我就挺好奇,为什么吴淳写出这幅字,师父你就改变主意了?”薛文璋问道。
李清晏朝薛文璋翻了一个白眼,转头看向那幅字,眼底有几分哲思的味道,好像那幅字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他悟道。
“这几个字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但是在我的眼里,那就是一字千金,令人醍醐灌顶呐。”
薛文璋吃惊道:“不会吧!吴兄能够写出让你都震惊的东西?”
李清晏捋着胡须摇头道:“这得看悟性,有的人少年成才,根骨奇佳,什么东西看了就能触类旁通,而有的人大器晚成,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历练,才能达到那个境界啊。”
薛文璋似懂非懂地挠了一下脑袋,不过他总算听出来一个意思,就是他这个小师弟很厉害,天资聪颖,连师父想不通的问题都能解决。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师父你说说呗!”薛文璋好奇道。
“好吧,我就给你讲讲!”
李清晏看着白纸上那寥寥几字,缜密地分析道,“吴淳这写的首句‘心即理’三字,别出蹊径,从理学中又开创出一个新的境界来。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则是宇宙间最高的道,而他却认为心外无理,人心主导一切,这就与传统的儒学相悖,这是独创一方世界的创举啊。”
“还有这第二句知行合一,则是对做学问和践行的辩证看待,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两者互为表里,以此治学修身,可作为良言也。”
“最后这句致良知,就是人性修养论了。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这种道德意识,时时刻刻都需要接受良知的指引,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践行,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薛文璋起先听得兴趣盎然,可李清晏渐渐又高谈大论起来,心下暗觉枯燥乏味,这番理学家的空洞理论,早就应该丢入故纸堆里,又拿出来作甚?
不过,短短的三句箴言,倒是道出不少人生哲理,囊括践行、仁义、天道、人性、修养等方面,的确是鞭辟入里,有发人深省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