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匣子棺 (第2/2页)
这就好比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她府的家成,权利就相当的大。
据说在太平公当权的那段时间里,她府上的家丞地位,就相当于一个一品大员,就连当时的禁卫军总管,见到她都要顶礼膜拜,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而这个王怜香十五岁就能达到这个地位,可见她生前,绝对不是个一般人。
再往后,就是这个王怜香跟着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然后官升内务府总管。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内务府是干嘛的,说白了,就是专门照顾后宫那些嫔妃,生活起居的太监宫女的举止言行等等。
而这个内务府总管的权利,要比这个家丞要大的多,那可是掌管后宫所有太监宫女的存在。
就说当时大秦时期的赵高,那权利大不大?
指鹿为马呀,那权利已经抵得过皇帝了。
可见这个王怜香到了吐蕃之后,还是挺受文成公主器重的。
只是,她在吐蕃跟着伺候了文成公主十八年,后来文成公主被人陷害,她作为殉葬之人,跟着文成公主一起陪葬这件事,就有些说不通了。
按照史料记载,文成公主在十九岁受命前往吐蕃和亲,因人美,脑袋瓜子聪明,深受松赞干布喜欢,做妃半年就被松赞干布册立为王后,直至其五十二岁驾崩,从未有过易后重立的变故。
也就是说,文成公主是五十二岁之后才离世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按照王怜香的墓志铭上面所说,她跟着主人,入吐蕃十八年后,因主人被人陷害致死,才跟随主人陪葬,以示忠诚。
如此算来,文成公主入蕃时年仅十九岁,在吐蕃生活了十八年,也就三十七岁,三十七岁就死了,这跟史料记载实在是相差也太大了。
难不成,史料上面的记载,并不算真的,而是被后人杜撰而成的?
不对,倘若真的是杜撰,像文成公主这种,对历史贡献巨大的人,想要深挖她的人,也不在少数。
后世有那么多考古学者做研究,不可能连一丁点这方面的资料符没有吧?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们之中,有一方说谎了。
不对,不对劲。
倘若这个王怜香是心甘情愿的为文成公主殉葬,那这口匣子棺上面,为什么还要印上道家的镇魂印,来防止她起尸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既然是自愿殉葬,那就代表着它对文成公主无比忠臣,在临死之时,应该毫无怨言才对。
心中没怨,她起什么尸?
除非…除非,这个王怜香不是自愿殉葬,而是含冤而死,心中才会怨气极大。
埋葬她的人,因为害怕,才用道家的镇魂印镇住她的魂魄…
也不对!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红棺下葬呢?
红代表煞,红馆下葬,必定会起尸还魂,这可是丧葬一行的大忌。
用红馆下葬,再用镇魂印封印她的三魂七魄,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就在我苦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正在查看匣子棺寻找线索的灵儿,突然指着石棺下面冲着我嚎叫道:
“三哥,三哥,你快来看这里,这里有……”
灵儿说到这,那张胖乎乎的小脸,当时就变成了猪肝色。
我面色一白,不敢有丝毫犹豫,连忙就跑了过去。
当我看清楚棺材下面,所印着的三样东西时,整个人如坠冰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