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朝堂争论 (第2/2页)
温亦辉气道:“这事有没有误会查一下不就知道了,我还奇怪当个为何只过问了我拿三皇子换战俘一事,却没有人追问一下三皇子为何冒险来大周以至于被俘,为何胡太守通敌之事更是查都不查,却原来胡太守的折子能到皇上跟前,我的折子却是不知所踪了。”
左相脸色十分难看,永德帝狠狠瞪了他一眼道:“查,左相一定要给朕一个说法。”
顾长升并未想到还有这种事情,也是一脸震惊,心中对这胡太守所说之事难得地产生了一丝动摇。
东方青云接着道:“这个胡太守是否通敌现在不好说,不过我确实在丰兆县城外见到了难民,而且最初还曾见到武安郡的驻军在往边境驱赶他们,是宁县令劝走了武安驻军,这才得以让难民留在了丰兆县城外。当时我只是在旁观看,还未曾表明身份,因此这事应不会有假。”
顿了下又道:“我曾与几个难民说过话,他们确实是中洲那边过来的,所以当我回京之后才特意向皇上谈及此事,皇上可还记得。”
永德帝点了点头道:“不错,当时你曾说在游玩之时见到中洲有难民流落各地,所以朕还特意过问了赈灾之事,还派了顾御史到中洲去看过。”
李尚书忙上前道:“皇上,臣当日到达中洲之后立即就开始赈灾,但在臣到来之前有部分难民不堪忍受饥饿,跑到其它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不少大臣在点头,李尚书这个理由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中洲在六年前天灾连连,有些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外出逃难也不难理解,只是难民的由来能解决了,但事情却更为复杂了,至少胡太守究竟是否通敌是一定要查明的。
左相上前道:“皇上,此事处处蹊跷,还请皇上下令召武安郡胡太守回京与温大将军对质,并令人扣押一应人证物证进京,交由刑部严查。”
永德帝点了点头允了此事,只是温大将军凯旋而归的喜悦已是荡然无存。永德帝的意思是一切封赏等事情查明之后再定夺,庆功宴晚上正常进行,但是温大将军却是以无心吃喝为由,请皇上把宴会也一并后移,君臣两人意见相左都有些不快,最后早朝也是草草收场。
朝堂上发生的事还没有传进百姓耳中,所以在温大将军带着温婉儿姐弟回家的路上仍有不少百姓围观欢呼,只是温亦辉脸上已无笑容,对百姓的热情也无心回应了。
行走的马车里,朝堂上的事阿大都讲给了温婉儿听,如今他已是皇上暗卫首领,跟着皇上大部分的事情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温婉儿听后心中又气又疼又怨,气得是这些人就见不得爹爹好,只凭一个胡太守怕也搞不出来这些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证据送到顾长升手中的,还能赶得这样巧在他们刚到京中受封赏之时当朝亮出来的。
疼的是自家爹爹心里不知要多么难受了,本是风光回京,十几年来好不容易得个夸奖封赏之时,却又遭到这样的污蔑,而且当初皇上是参与了这些事情的,他都不肯帮爹爹说上两句话,还和爹爹闹得不快,爹爹不知要多失望呢。
怨的是皇上和东方青云,当初商量把庄子写到东方青云名下,他们明明说过不会连累爹爹的,如今却说话不算数,三万两的银子迟迟不给,还让她管了六年的庄子,如今却是吃力不讨好。
看着特意跑来见她的阿大,温婉儿问道:“阿大,你这样跑来好吗,被皇上知道对你不利吧,以后不要再来见我了,这些事也不要再说,我是没能力再把你要回来,伴君如伴虎,你自己要当心些。”
阿大笑道:“小姐放心,我有分寸的,我本是流落街头的孤儿,是大将军收留了我,教养之恩阿大不会忘记,我是不会做对大将军不利之事的。”
温婉儿点了点头,对阿大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你人单势孤,盯着你的人不会少,以后有消息就交由飘香楼的掌柜传递吧。”
阿大点了点头又说了几句话,就下了马车混进人群中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