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彻元 > 237.养济院

237.养济院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彻元!

大宋朝,不管在军事上有多少缺点,但内政上还是算不错的,比较具有人文精神。

华夏养济保民思想源远流长,历代也多少都有相应的措施。

早在商代时期,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周代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周公将之发展为明德慎罚、以德治民。

而大宋这方面据说做得也还不错,各个时期都有过这方面的努力。

北宋徽宗时设置的居养院,主要收养孤贫小儿乃至“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安济坊主要为医疗机构。

漏泽园设立于神宗年间,“开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贫不能葬,令畿县各度官不毛地三五顷,听人安厝,命僧主之”,到崇宁年间,“蔡京推广为园,置籍,瘗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监司巡历检察”。

后由于靖康之变,北宋的养济机构大多毁于战乱。

养济院则是正式设立于南宋初年。

绍兴元年,绍兴府通判要求设置养济机构以收留北方南迁宋人中疾病贫弱者,并专派医官治疗病人,同时派遣“童行”二人负责管理饮食。

这一要求得到了南宋朝廷的批准,规定凡是被收养者,要在当地官府登籍造册,写明姓名、籍贯,由官府出资供给口粮。

这样,新建立的养济院糅合了安济坊与居养院的功能,这一时期是养济院的兴起阶段,主要是收养流民乞丐,有固定的收养时间,带有临时性救济的特点。

但现在,听绾绾所说,似乎这些官方的救助制度渐渐失去了功效。

“这些年,战乱频频,两淮不少人都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早些时候,也有不少流民往临安聚集,然后朝廷就将许多青壮年编入了军中,孤儿也能收养到养济院中,但后来流民实在太多,朝廷便让地方上截留住这些流民,不再让他们往临安靠近了,让他们往其他地方安置。”

“现在城中之所以见不到流民乞丐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因为根本不允许他们进城,即使是偷偷溜进来了,被发现了,也会被驱赶出去,只有一些孤儿,因为是军中将士的遗孤,得以幸免留在了东边土城之中。”

绾绾说着,语气越发沉重,“朝廷给的那点粮食,只能让这些孩子维持着半饥半饱的样子,我看着不忍,便能帮一个是一个。”

绾绾没说的是,当年他父亲带着出征的将士,也有不少战死沙场,而他们本来就是驻扎在临安的,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之后,不少女人因此改嫁,只留下孤苦无依的孩子,苦苦挣扎。

林彻确实没想到,看似繁花似锦的临安城,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多人间悲剧,“能带我去看看么?”

绾绾意外的看了看林彻,然后缓缓点了点头,“等把东西卸下后就去。”

随后林彻才发现,绾绾的这些箱笼里面,竟然一大半都是装着书籍,“你怎么这么多书?”

绾绾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轻轻摩挲,“这些书都是我外祖家的,他家以前是大名府的,靖康时,不得不南逃,说是其他东西都可以少带,这些书一本都不许落下,到了我外祖又只有我娘一个孩子,后来我娘嫁给我爹的时候,便把这些当做嫁妆都带了过来,她临走时告诉我,要好好保管这些书籍。”

“所以,你就算把房子什么都卖了,也一直带着这些书?”

“不然呢,这可是我娘的遗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