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宋之星河欲曙 > 十九章 奏乐壮行,一席宋衣归故土(上)

十九章 奏乐壮行,一席宋衣归故土(上) (第2/2页)

而庆州城内,章楶料到夏军会回灵州修整军队,便欲在趁夏军撤回之路上进行伏击,只是不知晓夏军虚实,也不知晓夏军的撤退路线,所幸金幼山传来密信,今夜会将夏军撤退路线传递过来。

入夜后,庆州城外,杨三在等金幼山,庆州城内,章楶和孟远等人则在等城外的杨三。

入了三更,终于等回了杨三。

杨三进门后,长话短说,禀明要害后,便退去。

而后,章楶同副将折可适、李昊和孟远等人商量布防的路线和伏击的地点。

军中无昼夜,不觉明天将至,章楶让副将们回房休息,好为今天的决战养蓄jing力。

即使大战在即,清晨的校场上依然操练有序,与往常无异。

房外的操练声阵阵,房内筝音粒粒,正是清乐在低眉拨弄她的十三弦筝。西行一路艰险,到了庆州城内,与孟远重逢后,清乐才有心思回赏边境风光。

在军营中,清乐第一次见识到了杜子美笔下的“平沙列万幕”是何等景色,西北的辽阔风光和漂泊人事,让清乐增了不少乐兴。

清乐一边回想,一边弹筝。

这筝音里有古刹中了无大师的眼眸;有庆州城外刘子幽夜幕里的背影;有月色下孟远的轻声耳语;有军营里将士们脸上的朝阳和风霜,更有这历经生死后的平静。

沉思弹奏半天后,清乐方才发现,元阳已经站在门口许久了,双手还抱着一张新的筝。

“听说你抱筝跳河后,知道你的筝必要受损,孟大哥在离开庆州之前,就让我做了这新的筝,我已经给它开了音,虽比不上你原来的琴好,在这庆州城里,也应是独一无二了,可解一时之技氧。”元阳见清乐已经发现自己,便捧着这筝边说边走了过去。清乐站起身来,缓缓接过筝,问到:

“你和侯爷有心了,不知这筝可有名了?”元阳想了想,笑着对清乐道:

“孟大哥说‘悠悠清乐鸣,落落远人心’叫我来问你的意思。”清乐听了这“清”和“远”,必然也知道孟远之意,虽然心里欢喜,但是当着元阳的面,她只说:

“赠琴之人已然有定夺,授琴之人自然却之不恭。”

“那还请清乐姐一会为孟大哥和章经略他们弹一弹你方才所奏之曲,也让军中多些意趣。”听元阳这么说,清乐随手拨了拨琴弦,想了想说到:

“既然要为军中曾乐,必然不能只在屋子里弹,应去校场,为将士们壮行。”元阳听了也颇为赞成,准备带着箫去和。

深秋的校场上,折可适正在点兵,站在他对面的大小将士即将要出征。将士们干裂的脸庞和嘴唇早已经习惯这时而呼啸时而低吟的风沙,他们手上拿着的,正是前几日孟远让元阳改造好的偏架弩,严阵以待。

得到准许后,孟远陪着清乐和元阳来到来临行前的校场。讲明来意后,折将军行军礼致谢,命将士们席地而坐,静听这出征前的壮行曲。

清乐弃了平日弹奏的习惯,撤了坐凳,只抱着一张筝同将士们一样席地而坐。用身体固定好筝后,清乐移了移燕柱,换了平日的调子,便卷起袖子抬手起势。从拨弄大弦上的几个单音开始做引子,慢慢用刮奏进入主音,清乐将此前在接待辽国使臣大典上所奏的曲子融在其中。

荡漾处用变音加大颤,更显跌宕凄厉;平缓时以指尖轻轻抚碰,更出希声之音。忽而大撮振耳,如狼烟号角;忽而点奏紧促,如马蹄急奔;又忽而快刮忽止,如大梦方醒。

元阳在一旁用箫声来和,一强一弱,忽明忽暗,忽远忽近。

这一片校场的音律散在天空中扇动的雁翅里,更回绕在天空下那一片片席地而坐的将士心中。

曲罢人无声,将士们热泪欲出却沉默无言。

折将军振臂一呼,一声“荡平夏贼,视死如归”,顿时校场一片沸腾滚滚。听到这一声视死如归,看到这沸腾的校场,清乐便将这首曲子取名为《如归令》

乐能化人,更能震军心,敌虽倍于我,我大宋男儿亦无所惧也!

黄昏下,折可适和李昊带领两路大军如两股水流,于庆州城外东西而向,一路伏击,一路接应,两军合力,只等活捉那西夏梁太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