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边关的旱情 (第2/2页)
“试试,你肯定做的比我好。”灼华鼓励着,李矾也抬起头,看着李彩凤。
李彩凤拿起了算盘,呼出一口气,刚开始还有些生疏,打着打着就熟练起来,要不是知道她以前没有学过,肯定以为她是个老手。
“姐姐你真的聪明,我以前都以为我已经够聪明的,没想到身边还有这么聪明伶俐的姑娘。”灼华拉着彩凤娇俏地笑着。
“你就那么点小聪明还好意思在这里炫耀。”李矾笑着站起来,舒了筋骨问道:“你识字吗?”
“我家是贫苦人家,兄弟尚识不了几个字,何况我们女人呢?”彩凤最讨人喜欢的不仅是聪明,更重要的是得体。
“姐姐,女人可不是无才便是德,读点书没有什么不好。”灼华笑着看着面前的这个女人,她这辈子都做不到她这样的得体有礼,所以说能不能做个好女人,与出身无关。
“让灼华教你识字,对你有好处。”李矾说着,拿过茶壶,到了一杯茶慢慢地喝了起来。
李矾见过很多女人,中间不乏聪明的,玉琼聪明,聪明到才华出众,自比男儿。云歌聪明,无乱遇到什么人,身处什么地方,都能清楚的看待自己。灼华也算聪明,不会患得患失,不会斤斤计较,但是都不足够聪明。而面前这个女人,比她们都聪明,不仅有灵活的头脑,更重要做事有分寸,拿捏得当,李矾不禁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
“大哥,灼华,我回来了。”李矾拍着门喊着。他们在的是大同,虽然治理得当,但是没有到夜不闭户的程度。
灼华听着李研的声音笑了起来:“我出去看门。”灼华忙着跑了出去。
彩凤抬眼看李矾,正好对上李矾略带探寻的深眸,忙着低下头来,跟了出去。
“三哥,先洗个澡吧。”灼华接过李研的头盔,李研今天是一身的铠甲,远远的都闻到了臭汗味。
灼华接过李研脱下来的厚重铠甲,放到院子里,拿起干净的衣服塞到李研的手里。李研拿起衣服快速地走进澡间,有大哥和灼华在,他舒服了很多,起码不用天天臭着。
李研卷着衣袖,舒适地走进厅里,哀叹自责说道:“现在整个山西都缺水,我今天又用了一缸的水,真是浪费。”
“怎么会浪费,你那一缸水放在那里,等一下我再给你洗衣,剩下的我们还可以浇院里的菜地。”灼华笑着说,打开桌上的菜,为李矾和李研倒上酒。
“最近战事怎么样?”李矾问道。
“是个大问题,这几日鞑靼不停挑衅,我们一刻也不能懈怠。”李研喝了一杯酒:“草原上的草都干死了,他们现在都在争抢牧草。照这么干下去,这草原都变成了大漠,他们没有了活处,更会南下侵袭。”李研说着,就像说平时的一件事一般,完全看不出紧张。也许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每天都处于戒备状,都成了常态。
“就怕这天还会继续干旱下去。”李矾叹道。
“那就成了难事,鞑靼不成问题,我们早有防备,但是这满城越来越多的难民,倒成了难题。”李研说道。
灼华只是静静地听着,她已经习惯每天都听李矾和李研讲些国家大事,有她懂得,有她不懂得。
“军中军需如何?”李矾问道,心中有着其他的盘算。
“大哥送过来的粮草都还未动,朝廷下一波的钱粮也快来了。朝廷再难,也不会难了将士,现在就怕断了水源,到时候又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李研说道。
如果没有了水,人的死亡会越来越多,再持续个把月,秋天肯定是颗粒无收,再耽误了播种,那么冬天的苦寒他们又怎么度过呢。
“难民不是你们考虑的,不还有府道衙门,朝廷不会不闻不问,放心吧,朝廷大官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比我们要考虑的周全。”李矾说道,全然漠不关心的样子。朝廷衙门,本与他无关。
李研看着冷面的李矾,点了点头,拿起饭碗,快速吃着饭。灼华要比他们忧愁了很多,她不仅担心着难民,还担心着远在京城的朋友们。
他们,会有这他们这样的忧国忧民吗?他会像她一般,有着千缕愁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