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红袍 (第2/2页)
退烧之后,杨天叫上众人,再度去探险,这一次准备充分,新打造好的云梯派上用场,长孙槐先上,然后杨天等人一一上去。
果然有茶树,野生的,长在杂草之中不算起眼,其位置与后世举世闻名的母树有不同,看来是后人栽种的。
“就是这儿!”杨天笑道,“你们辛苦一下,把这些杂草给砍了,把这些树给留下来!”
“好的大哥!”长孙槐便张罗去清理,杨天也不闲着,带着众女,采摘茶叶。虽然不是采茶的最佳时节,但茶树高贵的品质在那儿放着,制作出来的茶叶,也不是一般茶种能比拟的。
人多力量大,天心岩上空间有限,茶树生长了十八棵,长孙槐他们很快清理完毕,便跟着众女采茶,可取的叶子不是特别多,到太阳下山时,一共得了二十斤左右的叶子。
怀着众人不理解的激动心情,返回营地,林立的老丈人是有名的茶商,从杨天那儿学到了不少制茶本事。
“少爷,这茶叶,就交给老汉吧!”卓平觉得自己是无可厚非的制茶者。
“这茶你不懂,交给你就费了!”杨天摇头,“不必那表情,我说的是实话。你从我这学到的是制绿茶的技艺,但这茶叶却是不同的,按着你的方法做,肯定完蛋,茶叶我自己加工,你给我打下手!”
“啊,多谢少爷,多谢少爷!”卓平脸都要笑出花儿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商人,哪里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大红袍制作流程杨天最熟悉不过,当年他可是在这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全程参与了大红袍的制作过程。
大红袍制作,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走水焙,簸扇、凉索与拣剐,炖火与趁热装箱七大步。
茶叶是大买卖,保密很重要,卓平,卓丝雨两人就够了,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第一步,太阳已经下山,没法萎凋,把茶叶平摊在席子上,拣出不合规格的,又少了两斤,拿竹筛子装了,先放在帐篷里晾着。
第二天不走,把茶叶放在太阳下晒,这是萎凋的重要步骤,不敢马虎,一边晒,一边给卓平父女讲解要点,一如当年茶农给自己上课那样。
远征军令人不解地在天心岩这儿逗留,不光长安的李世民不理解,对杨天颇为关心的世家大族也不理解,就是远征军内部不明所以的人,也不理解。
这么个荒凉无人烟,到晚上睡觉还能听到虎啸狼嚎的地方,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一定有事!~
大批的探子,纷纷往武夷山赶,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就是搞清楚杨天的目的是什么。
然而他们注定是徒劳的,因为杨天的大红袍制作完成了。
“少爷,这茶叶好生别致,与我们见过的大不一样,请赐个名吧!”卓平手捧一把茶叶道。
“就叫大红袍吧!”
“大红袍?”
“对,大红袍!”杨天笑道,“你去把人叫来,我要请他们喝茶!”
杨天没解释为什么叫大红袍,卓平带着点遗憾地去喊人,不过对这茶也是颇为期待的,在他的印象中,还没见杨天对某件事如此投入过。
整个杨家人都来了。
杨天亲自泡茶,没带茶杯是个大遗憾,算了,每人一只碗,每只碗里放一片叶子,滚烫的开水给倒上,华丽的泡茶花样是没有的,杨天不会。
茶叶在开水的作用下逐渐展开,透明的开水逐渐变色,茶香四溢,汤色纯正,那一抹靓丽的红,看得人十分欢喜。
“少爷,这茶怎么是红色的?”周树问了一个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这茶名叫大红袍,与你们常喝的青山绿水是不同的。”杨天笑道,“你们今天见证了大唐每一份红茶的诞生,来,诸位,请细品之!”
拿碗喝茶绝对大杀风景,但在场大多是粗人,不讲究这些的,茶汤滚烫,不得不小口小口的喝,却正合品茶的范式。
这一口下去,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好喝,像卓平这些懂茶的,却能说出哪里好喝,这就是差距。
“少爷,别的老汉不说了,我们又要发财了啊!”卓平是行家,马上明白了其中的价值!
“对少爷,我们可以把这些茶树带到琉球去,在那里大规模地生产!”林立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不行的,大红袍离开了这里,品质就不一样了!”杨天道,“所以,武夷山我们一定要抓在手里!”
“大哥,你的意思,这块地盘我们占了?”
“想什么呢?分裂割据的事我可不干,我指的商业手段,想来长安看不上这地方吧,到时候我们找个时机,把武夷山的经营权弄到手就行了!”
“万一他们不愿意呢?”
“不愿意?”杨天笑了,“不他们会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