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群臣劝进 (第2/2页)
陈风负手立于高台,虽然他知道这一幕是百官刻意营造出来的,但是他依旧激动不已,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试问天下有哪个大丈夫,没有幻想过眼前这一幕。而这一幕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二十载征途,他改变了这个世界太多太多,同样的,这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在塑造着他。
……
最终,陈风依旧没有登基称帝,这是他第三次推辞了,对于百官来说,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流程。但对于天下人来说,陈风之品德也再次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北军治下的黎明百姓,谁不盼望着这样仁德贤明的君主能够早日君临天下。
————
三日后,襄阳城北,健恢把玩着一支射空的袖箭箭筒,他的目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光芒。三天前的襄阳大会上,他就是靠着这把袖箭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弑君……当然,刘协身上的致命伤可不止他这一处。
纵使死在健恢手上的人命非常多,但对于弑君一事上,健恢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襄阳大会结束后,整个襄阳就进入了新一轮的大洗牌,各种明会暗会不断,但却没有一方势力去动已经在明面上的天网。
毕竟天网是打着救驾的名义现身,而且已经表明了身份,其代表的是北军。试问又有哪一方势力会在这个紧要关头节外生枝呢?
如果这种时候肆意绞杀天网的人,陈风就算不想在这个时候对荆州动兵,也会逼不得已朝着荆州发兵讨回颜面。
此时无论是曹丕,刘备亦或者荆州其余势力,都不想在这个时候与中原展开无意义的大战。
……
“老大,我们一路向北,穿过樊城后便可渡船进入中原了。”
健恢身旁的天网成员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健恢嗯了一声,随后想到诸葛亮的第三个锦囊。
当时孔明让他事情办完之后再行打开,现在正是观看的时候。
健恢相信诸葛亮不会无的放矢,如果是一路退回中原不存在问题,他绝对不会安排第三个锦囊。
想到此处,健恢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锦囊。看罢,他瞳孔一缩,立刻叫停了正在行进的天网队伍。
只见锦囊内的纸条上写着:北向必有伏击,可西进益州,借道北归。
健恢沉吟片刻,便知晓其意。
曹丕等人不敢在明面上对自己动手,但是难保他们不会在背地里下黑手。
只要曹丕等人在樊城一带设下伏兵,将天网之人尽数截杀,那北军就算是想查也无从查起。如今北军正在大力发展中原民生,随着天子遇刺驾崩,北军定然有更大的动作。此时如果因他的死而轻起刀兵,一定不符合北军当下的利益。
健恢沉思片刻,便带领众人向西而行,一路快马加鞭,很快就消失在了各方势力的监视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