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留一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戏侃三国!
魏军继续逼近蜀军,双方在祁山一带展开了几个回合的攻防战:
《晋书》记载:在汉阳,魏军与蜀军相遇,司马懿使将牛金(司马懿带来的荆州勇将,原曹仁的部下)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双方都在进行着试探性攻击,只是诸葛亮在撤退途中,未能选准好的战斗位置,而继续退却。
诸葛亮退至祁山附近,屯驻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
在这里,《晋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很不相同。
《晋书》记载:“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而《资治通鉴》没有采纳唐代编纂的《晋书》说法,而是采纳了《汉晋春秋》的说法,记载:“(司马懿)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嗣、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
也就是说,在祁山附近,双方应该是陷于僵持。这个时候,诸葛亮同样面临他在上邽时的局面,腹背受敌。
在张郃等全体魏军将领的强烈要求下,司马懿终于进行了较大一次与蜀军的战斗。
要知道,当时的张郃仅仅比司马懿位置低一点,又是百战名将,并且长期与蜀军交锋。《三国志张郃传》也称,当时是皇帝下诏由张郃都督诸位将领来救祁山。可见,张郃在军中说话的分量。
于是,直到五月份,司马懿部才开始部署军队直接进攻诸葛亮中军,派张郃进攻南面王平的大寨。诸葛亮则派魏延、吴壹、高翔等对魏军展开反击,双方展开激战,均有不少的伤亡;同时,由于王平忠勇善战,张郃军攻击何平(王平)的行动也没有成功。其中,《汉晋春秋》记载,这一战蜀军获甲首(有不同说法,个人认为是正规重装士兵的首级)三千级,玄铠(个人认为是重甲骑兵的铠甲)五千领,角弩(远程攻击武器,一般位于步骑之后,蜀军缴获如此之多,可见步兵是遭到了惨败)三千一百张。
就在蜀军取得大胜,诸葛亮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之时,后方却出现了问题。
李严这个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物,本来负责对东吴的防御,这次,诸葛亮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将李严所部2万人马也调往伐魏前线,统一由诸葛亮指挥,不仅把李严兵权剥夺,而且给安排个后方督运粮草的出力不讨好的差事,还用自己的心腹蒋琬时时监视。
战事从2月一直拖到6月,李严所能筹措的军粮也日渐减少,加上连日大雨,转运十分困难。就派使者到诸葛亮军中说明情况,劝诸葛亮退军。
于是,诸葛亮开始撤退。
《魏略》记载,张郃对司马懿说,归师勿遏。建议司马懿不要追击。
但是这次,司马懿第三次拒绝了张郃的建议,并且,叫张郃亲自带兵去追赶蜀军,也许,司马懿是在公报私仇吧。张郃的愤懑可想而知。
果然,诸葛亮早已经在退路上埋伏了大量伏兵,当张郃所部追击至木门时,居高临下的蜀兵万弩齐发,魏兵死伤众多,一代名将张郃也被射中大腿,不治身亡。
当听说张郃死去的消息,司马懿的心情应该是畅快的。难怪后人怀疑,张郃是司马懿用奸计给害死的,看看司马懿从来都是小心谨慎,并且只是把蜀军赶出疆界,从不以消灭蜀军为目的,这次却命令张郃去追击,不是他害死的还能是谁?环视曹魏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傲视他的名将,西北军区除了他以外,也再也选不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将了!
《晋书》所言,司马懿攻拔了诸葛亮的大寨,应该是大寨人都没有了,他才攻拔的吧?
至于说是“俘斩万计”,估计也是以一当十的传统做法,唐朝的作者也照单全收了,不知道这些记载究竟来源于哪本书,反正到如今,除了《晋书》上这样说以外,其他再也看不到别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记载,孤证不足为论,姑且不把它当真吧。
战后
从太和5年(231年)曹真去世到青龙3年(235年)初司马懿被任命为太尉(即大司马),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曹魏帝国没有总司令。
如果在太和5年发生的事情,真的如《晋书》所云那样司马懿帅军取得了大胜,也许司马懿很快就会被任命为大司马的。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也许历史的真相是:
一是司马懿在两军相持之时,双方野战被诸葛亮击败,损失惨重(如《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描述);
二是司马懿在诸葛亮退却时,不顾张郃的反对,又迫令张郃进行追击,致使帝国第三军人张郃被杀;
三是诸葛亮全军退去。
弟兄们,如果您是当朝皇帝曹睿,您怎么处置司马懿呢?
性急的不杀了你就是好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