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远见 (第2/2页)
不妨让我们在欣赏司马懿其他奇策之前,看看他缜密打算吧。
一是,在曹丕和曹植储位之争没有明朗化的时候,尤其是曹植还占先的情况下,弟兄两人分头不同的阵营,以备后路。
二是,在曹丕胜出,但曹植并不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时候,暂时还让弟弟留在曹植身边,但明显的,要以所谓的“直道”教训曹植,并让外人知道。
三是,在曹植完全失败的时候,迅速抛弃旧主,投奔新主,在曹操去世,曹丕哀号的时候,弟弟司马孚还上演一出教育曹丕“节哀顺变,不要像老百姓那样哀号,快点继位处理正事”的show。
除此之外,《曹瞒传》还称,曹操进位为魏王,还是司马防(司马懿之父)上书皇帝保举的呢!
司马懿一家真是太忠于职守啦!
再说说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出的都是什么奇策:
1、《晋书,宣帝》记载:在魏国初建之时,司马懿曾经向曹操建议,要“且耕且守”,实行屯田。并且,魏武帝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从此,魏国“国用丰赡。”
但是,问题出现了:曹操实行屯田到底是什么时候?谁提的建议呢?
《资治通鉴》记载: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这段话,来源于《魏书》,司马光先生一字不拉地照录下来。可想而知,司马光先生对此事是认可的。
我们还能举出一些证据来,那就是《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四年……置扬州郡县长史,开芍陂屯田。
尤其是,《资治通鉴》建安元年的记载,更是明明白白的说明:“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并且,“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那时候,我们的司马懿才16岁,估计还跟着大哥司马朗在洛阳、黎阳、温县之间,来回躲兵灾呢!
即使不看这些史书,单纯用脚想想,都不难知道,到建安22年的时候,曹操的大业已经底定,曹操也被封为魏王,(魏公的时候也位于诸侯王之上)前面多少次的大战,官渡、濮阳、徐州、荆州、赤壁、潼关、濡须、汉中等等,兵力已经都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众,如果还像别的军阀“因粮于敌”,那是绝对难以为继的。
因此,《晋书》的记载完全是为司马懿加分,可以肯定地说是虚假的。退一万步说,即使其时司马懿有关于屯田的言论,也只是修修补补,或者说是老生常谈,全是拾人牙慧,没有一点创意,军国丰赡的功劳与他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啊。
2、是关羽水淹七军以后,曹操想迁都河北。司马懿和蒋济谏言,一旦迁都,势必示弱于敌人,并提出和好孙权之计。后来孙权果然从背后偷袭关羽,起到了借力于人、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的确是个妙计,显示出司马懿的全局观和见微知著的能力。
终曹操一生,司马懿除了这两件比较大的事情以外,还有一些小的建议,就不多说了。